文章插图
孩子上课坐不住、爱走神、小动作多、写作业很困难……如今 , 越来越多的家长因孩子过于“好动”而烦恼不已 。 日前 , 采访人员在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采访时发现 , 一名医生一天接诊的50多例患儿中 , 有十几例是多动症 , 多动症已成为一种儿童常见病 。 门诊中 , 有些多动症患儿常被家人认为是调皮捣蛋 , 一味“严管”反而加剧了病情;有的孩子虽然课上格外“多动” , 实则却患上了自闭症;还有的孩子经常安静的“神游” , 竟然也是多动症 。
医生一天接诊十几例多动症患儿上周四下午 , 在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 , 一位母亲带着身高快赶上自己的儿子 , 一脸忧心地走进诊室 。
“孩子今年上初一 , 学习不行 , 课堂纪律差 。 他总是忍不住说话 , 有时还自言自语 , 几乎每门科的老师都投诉他上课不听讲……”据男孩的母亲说 , 他上小学时注意力就不集中 , 上中学以后成绩越来越差 。
“你上课都跟谁说话呢?” 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崔永华轻声询问男孩 。 “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想跟同学说一些好玩的事儿……”
另一名初二男生也是多动症的复诊患儿 。 据他妈妈说 , 男孩主要是听讲和学习有困难 。 夫妻俩每天必须得有人坐在孩子边上看着 , 他才能勉强完成作业 。 偶尔赶上家长有事 , 这作业肯定就不写了 。 “我们带着孩子去了好几家医院检查 , 还测了智商……”说着 , 这位母亲眼里含满了泪水 。
当天上午8时到下午5时 , 崔永华一共接诊了50多例患儿 , 其中十几例都是这种比较典型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 ,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动症 , 患儿们的年龄从五六岁到十来岁不等 , 以男孩居多 。
“现在 , 多动症的患病率在7%左右 。 在我们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 , 多动症患儿的比例至少占到20% , 是比较常见的 。 ”崔永华说 。
案例一:
女孩不好动竟然也是多动症
小女孩欣欣(化名)是个非常安静的孩子 , 上课也能遵守纪律 。 可惟一让父母不省心的是 , 老师经常反映欣欣上课时总走神儿 。
“孩子看上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里 , 但注意力压根儿没在老师讲课的内容上 , 很多东西都没有听进去 , 学习成绩也很不好 。 ”欣欣的母亲说 。
经过详细检查 , 当被告知欣欣患了多动症时 , 欣欣的妈妈感到非常惊讶:“我女儿一点也不好动啊 , 怎么可能是多动症呢?”
“在人们传统观念里 , 多动症患儿一定平时很好动 , 其实不然 。 ”崔永华介绍 , 多动症的三个核心症状分别是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 , 在临床共分三种类型 , 第一类是以注意缺陷为主 , 患儿并不好动;第二类是以多动、冲动为主 , 注意力还好;第三类则是混合型 , 既有注意力缺陷 , 又有多动、冲动的症状 。 其中 , 混合型的多动症患儿最多 , 数量占到70%至80% 。 “注意力缺陷型患儿最容易被忽视 , 因为家长很难将安静的孩子与多动症联想到一起 。 ”
案例二:
好动小男孩原是自闭症
7岁的男孩霖霖(化名)刚上一年级 , 因为“淘气、好动” , 他被父母带来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 。 霖霖年纪虽小 , 在学校却是出了名的“淘气包” 。 他时常在上课时离开座位乱跑 , 钻到桌子底下去自娱自乐 , 有时甚至还会离开教室跑到外边去 。 为此 , 霖霖没少被老师批评 。 班主任甚至建议家长带他去医院看看是否患有多动症 。
经过详细问诊、检查 , 结果却令人意外;霖霖患的是高功能的孤独症(即自闭症)谱系障碍 , 同时伴有多动症 。
“我发现霖霖很聪明 , 也想和同学交朋友 , 但却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 。 他有时会突然从后面拉别人一下 , 或者把别人刚做好的手工一把抢过来……所以 , 同学们都不太喜欢他 。 ”崔永华称 , 霖霖这种情况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 , 但多数孩子会被老师和家长误认为多动症 。 事实上 , 坐不住的孩子未必都是多动症 , 当“多动”达到一定程度时很可能会是其他疾病 , 其中最需警惕的就是自闭症 。
- 越穷越生?25岁宝妈生四胎“无人理”,孩子喝凉水充饥
- 这6种会让饭菜含“致癌物”的习惯,你占了几个?为了孩子赶紧改
- 接连发生孩子误吞异物事件,家长该怎么办?
- 看看学霸的“草稿纸”,懂得自律的孩子,人生就像开了挂
- 色彩心理学提醒你:孩子如果钟爱这种颜色,可能是“抑郁质”人格
- 非遗展演各显神通,东城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玩嗨啦
- 红薯和紫薯的好吃做法,外酥里糯,营养甜香,孩子爱吃的育儿美食
- 茄子搭配五花肉一起炒,鲜香味美,营养解馋,家中孩子特喜欢
- “我不管,我就要”,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家长该进行束缚
- “没挨过打”和“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