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孩子脆弱或不可思议?他们内心的敏感,是大人们难以想象的
文/霓裳
01李松蔚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件事:
上小学的时候 , 有一天 , 他发现自己变近视了 。 做了几十遍眼保健操 , 也不见好 。 眼看着黑板上的字 , 越来越模糊 。
怎么办?
出于一种奇特的心理 , 他不敢告诉老师或同学 , 也没有告诉父母 。 上课需要记笔记啊 , 他就把凭着声音老师讲的内容记在本子上 , 一个人默默地扛住了这件事 。
半年多后 , 终于还是被父母发现了 。 他们二话不说 , 带他配了眼镜 。 戴上眼镜的那一刻 , 除了感叹世界这么明亮之外 , 他也在心里嘀咕:早知道这么简单 , 过去半年我扛它干嘛……
文章插图
多年后他回头看 , 对当初的心理感觉奇怪:早点说出来不就好了吗?有什么啊 。
可在当时 , 他就是战战兢兢 , 好像隐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一样 。 不但不敢说 , 生活中还得时时注意不让自己露出破绽 。 每逢检查视力 , 还要生生地把视力表上的次序背下来 , 把自己折腾得着实辛苦 。
当时的他似乎认定了 , 一旦被父母察觉到他近视了 , 会有一场灾难 。 他们会失望 , 愤怒 , 指手画脚 , 近视眼就像是变成了他做错的事 , 闯下的祸一样 。
他也说不清那种心理一开始是怎么形成的 。
好像是在跟父母的互动中 , 模模糊糊有了那样一个印象 。 总觉得自己犯了错 , 得不到他们完全的理解 。 或者有过那种时候:父母看到别的小孩戴眼镜 , 随口一说:“少看点电视啊 , 怎么把眼睛搞坏了呢 。 ”一副不屑的口吻 。 然后他心里就咯噔一下 , 关上了门 。
孩子内心的敏感 , 是很多大人无法想象的 。
父母、老师或其他孩子非常在乎的人无意间的一个眼神 , 一声叹息或一个稍重点的语气 , 一句略带不屑或不满的责备 , 就会在孩子心中划上一道印记:这种事以后不能再让父母看到(发现) 。
大人是很难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的 , 所以 , 隐形的伤害时常在发生 , 而大人却不自知 。 总觉得没发生什么事 , 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了?
02《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里有这样一句话:“父母的一切言行和情绪 , 都在塑造着孩子 。 ”
说得非常到位 。
有一个女孩 , 小时候体弱多病 。 一次她又因为感冒而咳嗽不止 , 他的爸爸突然对她妈妈说道:看她这样不停地咳嗽 , 有时真恨不得一巴掌打过去 。
尽管声音很小 , 女孩在隔壁房间还是听到了 。 她的内心顿时变得惶恐不安 , 觉得自己的生病 , 简直就是个罪过 。
文章插图
后来 , 她成了一名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人 , 总是牺牲自己来讨好别人 , 希望得到别人的喜欢与认可 。 她活得很卑微 , 很不快乐 。
【总觉得孩子脆弱或不可思议?他们内心的敏感,是大人们难以想象的】长大成人后 , 有一天 , 她回忆起这一场景 , 豁然醒悟道:
“怪不得到现在 , 我生病一直都不敢张扬 , 总是自己默默地扛着 , 甚至还要装作自己没病 , 生怕被人发现 , 似乎生病是我自己的错似的 。 ”
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 , 看见孩子感冒了 , 父母心疼之余 , 免不了一顿责怪:
谁叫你昨天玩冷水了?谁让你吹风了 , 叫你多添一件衣服你不听 , 活该!
父母觉得是因为疼爱和关心孩子才会这样说他们 , 但孩子感受到的 , 却是父母赤裸裸的责怪 , 他们并没有感受到被关心或被疼爱 。
03很多父母爱孩子 , 是以自己的想法与感觉为主的 , 忽略了孩子的感觉与想法 。
这种爱只是父母自以为是的爱 , 满足的是父母自己内心的需求 , 觉得“我很爱孩子” 。
但是 , 作为接受方的孩子 , 并没有得到他们自己需要的爱 。 相反 , 他们觉得 , 父母的这些话 , 是在暗示自己:
- 越穷越生?25岁宝妈生四胎“无人理”,孩子喝凉水充饥
- 这6种会让饭菜含“致癌物”的习惯,你占了几个?为了孩子赶紧改
- 接连发生孩子误吞异物事件,家长该怎么办?
- 看看学霸的“草稿纸”,懂得自律的孩子,人生就像开了挂
- 色彩心理学提醒你:孩子如果钟爱这种颜色,可能是“抑郁质”人格
- 非遗展演各显神通,东城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玩嗨啦
- 红薯和紫薯的好吃做法,外酥里糯,营养甜香,孩子爱吃的育儿美食
- 茄子搭配五花肉一起炒,鲜香味美,营养解馋,家中孩子特喜欢
- “我不管,我就要”,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家长该进行束缚
- “没挨过打”和“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