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戚路佳
近年来 , 随着智能产品的发展和普及 , 越来越多孩子因为手机问题 , 与父母发生争吵、冷战 , 乃至离家出走 。 手机 , 无疑成为现代家庭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 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
文章插图
【放下手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但与此同时 , 越来越多父母首先成为沉迷手机的一方:孩子讲话时 , 他们在看手机;一起吃饭时 , 他们在看手机;一起出游时 , 他们还在看手机……渐渐地 , 孩子失去了向父母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 , 也失去了对父母发自内心的信任 。 缺乏高质量陪伴的他们 , 陷入失落和孤独 , 甚至走向叛逆 。 于是 , 在手机的“参与”下 , 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孩子玩手机 , 父母不满;父母玩手机 , 孩子逆反 。 可现在的家长却没意识到这种现象 , 反而将孩子成绩不好归咎于其沉迷网络游戏 , 总认为是手机迷惑了孩子 , 并不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 。 在家庭教育中 , 看到孩子使用手机便大加斥责 , 企图用自己的权威规训孩子 , 使之步入“正途” 。 但言辞激烈 , 只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 , 为家庭矛盾的爆发埋下隐患 。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历来重视“身教” , 清人王仕云曾在《格言仅录》中说:“教子贵以身教 , 不可仅以言传 。 ”教育孩子 , “身教”是更应被看重的 。 孩子出现问题 , 责任多半在父母, 所以他还说:“不自责而反责子 , 骨肉多见参商 。 ”这带给我们极大启发 。
以身作则 , 行为示范 。 父母是孩子的首要学习对象 , 如果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好榜样 , 孩子自然可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 如果父母每天拿着手机不可自拔 , 却转而要求孩子放下手机 , 只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 他们会质疑:“凭什么你能看 , 我就不能看?”长此以往 , 父母会失去威信 , 孩子会顶撞 , 我行我素 , 甚至采取极端的行为反抗 。 所以 , 以身作则是让孩子放下手机的前提 。
但是 , 手机也越来越成为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助手 , 妖魔化手机也是没有必要的 。 这就要求在学会放下手机的同时 , 帮助孩子建立对手机的正确认识,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这也需要父母发挥“身教”的作用 , 比如只在打电话、发信息、找资料、查单词、听网课、学才艺时使用手机 , 让孩子知道手机只是一个工具 , 引导其正确使用手机 。 父母学会放下手机, 给孩子做出表率的同时, 也需要使自己回归到亲子关系的培养中 。
优质陪伴 , 良性发展 。 缺乏高质量的陪伴是很多孩子逆反的重要 原因 。 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 , 注意关注孩子的成长 , 给予孩子面对面的交流与陪伴 , 才能让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健康成长 。 也唯有如此 , 才能打破手机带来的恶性循环 , 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 ▲(本文指导老师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蔡林波)
- 越穷越生?25岁宝妈生四胎“无人理”,孩子喝凉水充饥
- 这6种会让饭菜含“致癌物”的习惯,你占了几个?为了孩子赶紧改
- 接连发生孩子误吞异物事件,家长该怎么办?
- 看看学霸的“草稿纸”,懂得自律的孩子,人生就像开了挂
- 色彩心理学提醒你:孩子如果钟爱这种颜色,可能是“抑郁质”人格
- 非遗展演各显神通,东城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玩嗨啦
- 红薯和紫薯的好吃做法,外酥里糯,营养甜香,孩子爱吃的育儿美食
- 茄子搭配五花肉一起炒,鲜香味美,营养解馋,家中孩子特喜欢
- “我不管,我就要”,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家长该进行束缚
- “没挨过打”和“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