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场电影人的吐槽大会引发的血案( 二 )


整个过程也充满各种迷影梗 。 说到展示拍片过程 , 就不得不提2017年大火的日本电影《摄影机不要停!》 , 这部电影也可以命名为《一部烂片的诞生》 。
影片以解构的方式来讲述一个电影人原本满怀热情 , 却在现实中不断妥协 , 最后变成一个烂片制造者 , 拍的正是喻恩泰扮演的郑千里这个角色的低配版 。
《扬名立万》中还说出了其他电影人的现状 。 比如快要吃不上青春饭的女演员苏梦蝶 , 被时代淘汰的老演员关老师 , 表面风光的海归替身陈小达 。
影片的前半部分实际上是一场电影人诉苦大会 。 如果不是用喜剧来表现 , 恐怕有引起观众反感的风险 。
《扬名立万》和《摄影机不要停!》一样 , 选择在解构中嘲笑自己 , 顺便把苦水给倒了 。
第三个令人联想的因素是表演 , 《扬名立万》有不少带有话剧特色的重口味表演 , 这里的“重口味”仅指在电影的范畴内 。
《扬名立万》的主演之一陈明昊 , 也就是陆子野的扮演者 , 本就是话剧演员出身 。 这让我想起了2016年开心麻花出品的《驴得水》 , 表演的用力程度比本片有过之而无不及 。
除此之外两部电影还有一个共同点 。 《扬名立万》以悬疑推理的类型元素 , 引出了一宗杀人案 。 但故事背景却没有设置在当代 , 而是民国时期 。
《驴得水》同样是民国背景 , 通过一桩吃空饷事件 , 批判了当时的体制以及整个知识分子阶层 。 这种曲线表达的策略 , 二者如出一辙 。
《扬名立万》的主创未必对当时的时代背景非常熟悉 , 而且不怕暴露自己的不熟悉 。 比如片中的台词 , 许多是当代流行起来的词汇 。
这么做一来可以提升喜剧效果 , 二来可以提醒观众 , 时代背景其实并不重要 , 只是一个可以让电影顺产的工具 。
片中余皑磊扮演的那个从南京来的人 , 站在他的角度说出了记忆的危险性 。 他们毁掉了记录全程的摄影机 , 但没能毁掉几个拥有记忆的大脑 。
最后这些人用另一种方式 , 把记忆重现了 , 就在这个时候 , 影片又出现了一次反转 , 李家辉发现自己的“记忆”有可能是错误的 。
这样一来他们拍出来的电影就不是百分百忠于现实了 。 但仔细一想 , 电影本就不需要做到这一点 。
片尾出字幕的时候 , 顺带把他们拍的成片放了出来 , 可以看到里面并没有捆绑的剧情 , 他们在拍摄的时候也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理解的“真相”去拍 。
但整个事件的性质没有改变 , 权贵仗势欺压底层的现实已经在影片中表现出来 , 要知道在夜莺之前 , 还不知有多少女孩落入三老的魔爪 。
如果说前半部分是电影人在发牢骚的话 , 那么余皑磊这个灭火者出现之后的剧情 , 可以看作是本片最大的牢骚 。
在面对了那么多自身的困境之后 ,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拍电影 , 却还要遭遇灭火者的围追堵截 , 能逃出生天已是万幸 。
若还想要继续推进项目 , 则需要绕一个很大的弯才能够顺利拍出来 , 比如更换时代背景 。
而躲过了灭火者 , 自然也会躲过大众 , 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最终只能被很少的人看到 , 就像影片最后的首映礼那样 。
在首映礼上 , 影片通过台词发表了一篇免责声明 , 就是那句“有时候观众的解读比电影还精彩 。 ”
以上一系列联想当然算不上比电影精彩 , 也肯定无法百分百与主创的创作意图重合 , 它就像李家辉为案情开的脑洞那样 , 不过是主观臆测而已 。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 , 观众其实不需要做到百分百还原作者的意图 , 当创作者抓住了人的某些共性时 , 仅一种表达往往就能让许多不同境遇的人产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