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2%受访者觉得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了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王品芝 实习生 周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1月23日 08 版)

79.2%受访者觉得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了
文章图片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在“净网2020”专项行动中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 , 多款游戏类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 , 违反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 , 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 。 新华社供图
如今 , 扫二维码点餐、下载App都经常被要求授予个人信息权限 , 网络平台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现象比较普遍 。 前不久 ,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 有效遏制和打击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现象成为关注焦点 。 你觉得你的信息被过度收集了吗?
日前 ,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 , 对197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 79.2%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信息被过度收集了 , 66.1%的受访者指出很多手机应用不授权就没法用 , 用户只能被迫接受 。 防止信息被过度收集 , 61.3%的受访者建议不随便填写、提交个人信息 , 尤其是财产、生物识别等敏感信息 , 59.2%的受访者建议认真阅读应用权限、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 。
79.2%受访者觉得自己的信息被过度收集了
四川传媒大学大三学生肖筱(化名)觉得 , 科技越发达信息越透明 , 像扫二维码点餐、扫码支付都是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 但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 比如外卖点餐一定会透露个人位置信息 。
调查中 , 79.2%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信息被过度收集了 。
河北省承德市某咨询公司员工蒋岩(化名)表示 , 安装新的App时几乎都要授权手机内存、相机、电话权限 , 而这些权限不都是必要的 。 “有一次我浏览网页咨询了关于矫正牙齿的事 , 在一个网页上填写了电话 , 不到半小时就有人打过来 , 之后时不时就会接到相关的电话 , 给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
网络平台存在哪些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66.1%的受访者指出很多手机App不授权就没法用 , 用户只能被迫接受 , 64.4%的受访者指出平台会默认用户开通各种权限 。 其他还有:对用户提出不合理的授权要求(48.5%)、收集敏感信息时未明确告知用户用途(44.2%)、随意使用用户信息(28.2%)等 。
蒋岩说 , 购物和支付App拥有用户个人电话、家庭住址、银行卡等信息 , 一旦泄露非常危险 。 还有一些应用不授权位置和电话信息就不能使用 , 很多小程序也都需要用户允许其获得相关账号信息 。
“在很多软件或平台注册账号的时候 , 会需要手机短信验证码 。 还有一些游戏的防沉迷设置需要输入身份证号码 。 ”肖筱觉得 , 身份证号和一些手机存储信息权限 , 经常被过度收集 。
调查中 , 受访者觉得手机号码(60.1%)、通讯录(53.1%)、身份证号(47.6%)和位置(46.1%)等信息被过度收集了 。 其他还有:用户个人照片(32.8%)、财产状况(22.4%)、短信(21.9%)、生物识别(15.8%)、生理信息(10.5%)等 。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介绍 , 当下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有以下几种情况 , 首先是超出了用户协议的规定 , 其次是超出了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性的目的 , 比如说手电筒App需要访问通讯录 , 第三是超出了法律的规定 。
“收集的信息数据越多 , 商业价值就越大 , 轻则可以利用用户画像做精准营销 , 发送商业广告 , 重则将一些信息用作犯罪活动 。 ”朱巍说 。
61.3%受访者建议不随便填写个人信息
防止信息被过度收集 , 61.3%的受访者建议不随便填写、提交个人信息 , 尤其是涉及财产、生物识别等敏感信息 , 59.2%的受访者建议认真阅读应用权限、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 , 55.2%的受访者建议强化隐私观念、主动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 , 48.6%的受访者建议对信息收集要求不要随便同意 , 要认真考虑 , 33.9%的受访者建议遇到个人信息遭泄露时 , 要积极通过法律渠道主张权益 , 30.4%的受访者表示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 不安装来历不明的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