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她的名字与“北京时间”联系在一起,首张黑洞照片用的技术她最早在中国倡导( 二 )
本文插图
叶叔华提议在乌鲁木齐建立VLBI站
1981年10月 , 叶叔华担任上海天文台台长 , VLBI项目正式上马 。 当时 , 科研经费不足 , 而VLBI至少需要一个25米口径的望远镜 , 她跑到当时的第四机械工业部询问一位处长能否建造 , 对方头也不抬、斩钉截铁地说不行 。 叶叔华在他面前默默地站了一刻钟 , 他后来被感动了 , 约好第二天去见部领导 , 望远镜有了着落 。 后来 , 叶叔华又提出要在乌鲁木齐建VLBI站点 , 很多人对此想不通 。 当时乌鲁木齐只有一个观测人造卫星的小站 , 技术相对薄弱 , 而昆明有一个成熟的天文台 , 建造难度更小 。 对此 , 叶叔华想得长远 , 上海到昆明一千多公里 , 到乌鲁木齐是三千多公里 , 要力争尽可能高的分辨率 , 这个联网的距离就要尽可能远 , 如果以后还要和欧洲联网 , 更应该建在乌鲁木齐 。
本文插图
叶叔华在上海25米射电望远镜前
上世纪90年代 , 我国启动“探月工程” , 之前我国航天器最远只去过8万公里远的太空 , 而地月之间有38万公里 。 当时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 , 卫星飞到月球附近要改变轨道 , 需要非常精确的空间测量 。 叶叔华和上海天文台同事跑到北京主动请缨 , 当她说出“10分钟内把VLBI测轨结果报到北京总部”时 , 现场一片寂静 , 有吃惊 , 更有怀疑 。 2007年 ,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 , 实际只用了6分钟完成VLBI测轨 , 到了“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 ,更是缩短到了1分钟 。
佘山脚下 , “天马”望远镜静静矗立着 。 为更好地发挥VLBI网的作用 , 叶叔华再次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上海65米全方位可动的射电望远镜 。 2013年12月 , “天马”全程参加了“嫦娥三号”实时观测 , 使我国VLBI网的灵敏度提高至2.6倍以上 。 “未来不管航天器到木星、土星或是太阳系边缘 , 测轨都不在话下 。 ”叶叔华话里透着自豪 。
【第一个由中国科学家主持的国际天文合作计划】
熟悉叶叔华的人 , 都能背得出她的一句口头禅:办一件事 , 假设只有40%的把握 , 如果停在那里不动 , 就会慢慢变成20%的把握 , 最后变为零 。 但积极争取 , 可以将其变成60%、70% , 最后将事情办成 。 拓荒“无人区” , 一直是她性格中的重要特质 。
1988年 , 叶叔华成为第一个当选国际天文学会副主席的中国天文学家 。 上世纪90年代 , 一些主持国际空间对地观测合作项目的国家 , 希望中国建更多的观测站 , 然后把所有数据给他们 。 “中国也要牵头主持国际合作计划 , 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 ”中国的地质灾害很多 , 叶叔华不仅开创了我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 , 还倡导了“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研究计划” 。 但要真正实施这一计划 , 还得寻求国际组织的支持 。 1995年 ,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在美国召开 , 机会难得 。 叶叔华组织了一个讨论会 , 各国专家针对这一计划提出了很多问题 , 她一个人“舌战群儒”赢得了支持 。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确定由叶叔华领衔这项计划 , 这是第一个由中国科学家主持的国际天文合作计划 。
眼下 , 上海天文台正牵头 “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区域中心的筹备 , 以助力中国科学家做出原创性重大科学发现 。 SKA是国际天文界计划建造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 接收总面积达一平方公里 。 “在这个全球最大科学合作计划中 , 我们能否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叶叔华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 SKA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将是全球互联网流量的10倍 , 对于计算和存储都是很大的挑战 。 “我希望在上海建立一个区域性科学数据中心 , 不限于中国 , 甚至不限于亚洲 。 ”鲐背之年 , 这位一直把目光投向苍穹的科学家 , 依然壮心不已 。
- 从月球“抓把土” 看看她的“芳龄”
- 商洛新闻网 山阳:秦岭腹地走出的“华强北”
- 每日经济新闻虚拟币又爆大雷!哥伦布网络传销矿机,会员达三百余万人,涉案3亿元
- 债券|新闻解读:我国首次发行负利率主权债券
- 每日经济新闻充电桩成“摆设”?不能充电、运营单位不知去向!车主充电难,企业盈利也难
-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又放大招!上线新的超实用功能,网友:终于……
- 新闻解读:我国首次发行负利率主权债券
- 高校|中国校名最“最唬人”的3所大学,看名字以为是985,其实都是大专
- 每日经济新闻回怼马斯克挑事?小鹏汽车CEO:你要有思想准备,小心“被打得找不着东”!
- 澎湃新闻|杀马特会重新流行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