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囊蕨纲—蕨目(一)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真蕨门
薄囊蕨纲
蕨目
1.分类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蹄盖蕨科(Athyriaceae)
乌毛蕨科(Blechnaceae)
燕尾蕨科(Cheiropleuriaceae)
桫椤蕨科(Cyatheaceae)
骨碎补科(Davalliaceae)
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
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
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鳞毛蕨亚科(Dryopteridoidaceae)
舌蕨亚科(Elaphoglossoideae)
三叉蕨亚科(Tectarioideae)
里白蕨科(Gleicheniaceae)
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
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
膜蕨亚科(Hymenophylloideae)
毛叶蕨亚科(Trichomanoideae)
无孔蕨科(Hymenophyllopsidaceae)
鳞始蕨科(Lindsaeaceae)
罗蔓藤蕨科(Lomariopsidaceae)
毛囊蕨科(Lophosoriaceae)
偏环蕨科(Loxomataceae)
马通蕨科(Matoniaceae)
蚌桫蕨科(Metaxyaceae)
稀子蕨科(Monachosoraceae)
【染色体|【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薄囊蕨纲—蕨目(一)】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
条蕨科(Oleandraceae)
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书带蕨亚科(Vittarioideae)
珠蕨亚科(Cryptogrammoideae)
水蕨亚科(Ceratopteridoideae)
碎米蕨亚科(Cheilanthoideae)
凤尾蕨亚科(Pteridoideae)
莎草蕨科(Schizaeaceae)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书带蕨科(Vittariaceae)
2.铁角蕨科铁角蕨科多为中型或小型的石生或附生(少有土生)草本植物 , 有时为攀援 。 叶远生、近生或簇生 , 草质、革质或近肉质 。 广布于世界各地 , 尤以热带为多 。 中国现知有131种 , 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分布中心 。
(1)形态特征多为中型或小型的石生或附生(少有土生)草本植物 , 有时为攀援 。 根状茎横走、卧生或直立 , 被具透明粗筛孔的褐色或深棕色的披针形小鳞片 , 无毛 , 有网状中柱 。
叶远生、近生或簇生 , 草质、革质或近肉质 , 光滑或有时疏被不规则的星芒状薄质小鳞片 , 有柄 , 基部不以关节着生;叶柄草质 , 常为栗色并有光泽 , 或为淡绿色或青灰色 , 上面有纵沟 , 基部有维管束两条 , 横切面呈卵圆形或椭圆肾形 , 左右两侧排成八字形 , 向上结合成X字形 , 在羽状叶上的各回羽轴上面有1条纵沟 , 两侧往往有相连的狭翅 , 各纵沟彼此不互通;叶形变异极大 , 单一(披针形、心脏形或圆形)、深羽裂或经常为一至三回羽状细裂 , 偶为四回羽状 , 复叶的分枝式为上先出 , 末回小羽片或裂片往往为斜方形或不等边四边形(trapeziform) , 基部不对称 , 边缘为全缘 , 或有钝锯齿或为撕裂 。 叶脉分离 , 上先出 , 一至多回二歧分枝 , 小脉不达叶边 , 有时向叶边多少结合 , 在细裂叶的种类 , 每一末回裂片仅有1条单脉 。 孢子囊群多为线形 , 有时近椭圆形 , 沿小脉上侧着生 , 罕有生于相近脉的下侧 , 通常有囊群盖(在药蕨属Ceterach Willd.近退化);囊群盖厚膜质或薄纸质 , 全缘 , 以一侧着生于叶脉 , 通常开向主脉(中脉) , 或有时相向对开 , 在细裂叶的种类中 , 每一末回裂片只有1条叶脉及孢子囊群 , 囊群盖通常开向上侧叶边;孢子囊为水龙骨型 , 环带垂直 , 间断 , 约由20个增厚细胞组成 。
孢子两侧对称 , 椭圆形或肾形 , 单裂缝 , 周壁具褶皱 , 褶皱连接形成网状或不形成网状 , 表面具小刺或光滑 , 但常因不同的分类群而变化很大 , 外壁表面光滑 。 染色体x=12 (36)[细辛蕨属Boniniella (x=19)除外
。
(2)分布情况约有10属 , 700余种 , 广布于世界各地 , 主产热带 。 其中铁角蕨属Asplenium L.为种类最多、形体变化最大的1个属 , 为本科的中心属(其少数种类产于北半球寒温带) , 其他各属的种类很少或只有一二种 , 分布区较为局限或呈现洲际间断分布 。 许多属和种生于干旱生境和石灰岩石缝中 。 中国现有8属 , 131种 , 分布全国各地 , 以南部和西南部为其分布中心 。
多为中型或小型的石生或附生(少有土生)草本植物 , 有时为攀援 。
(3)相关研究铁角蕨科为蕨类植物中最自然的1个分类群 , 也是最大类群之一 。 由于孢子囊群的若干相似性 , 过去它一直包括蹄盖蕨属Athyrium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二者代表着不同的起源 , 即蹄盖蕨似乎与鳞毛蕨Dryopteris关系最为密切 , 而铁角蕨则可能起源于骨碎补型(davalloid)的祖先 。 二者在形态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 如鳞片形态、叶柄上部的维管结构和羽状复叶种类的羽轴性状等方面均不相同 。 在生态习性方面 , 铁角蕨属多为石生或附生的植物 , 而蹄盖蕨属及其相近的属则为土生植物 , 从不为附生 。 细胞学的研究也证实了二者的染色体基数是不相同的 。
- 火山喷发|西班牙火山喷发60天不停歇,生成千顷土地,地球“小冰期”来了?
- 太空望远镜|即将发射的韦伯太空望远镜有多牛?可以在月球上探测到地球上一只黄蜂的热量特征
- 亚马孙热带雨林|“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为什么是人类禁区?到底有多恐怖?
- 奥陶纪|奥陶纪生物:第二代霸主|地球简史系列
- |脊椎动物一路向前,从此改变了我们的生物世界!
- 奥陶纪|奥陶纪大辐射|地球简史系列
- 世界卫生组织|宇宙有哪些高能事件,你知道吗?
- |如何区分三相电源的相序?
- 电子商务|腾讯回应财付通被罚:已全部完成整改
- 南极|宇宙“南极墙”被发现,横跨14亿光年的它,究竟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