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四中就读是咋样一番体验( 二 )
从此,六边形是最亲切的形状,玉兰的白是最绚烂的色彩。图@蔡黄思桐■老人来说说吧。我上四中的时候,楼上很多位还没出生吧。我是1991年进的四中高中,我们那一届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特殊,不知道后来有没有被老师们谈起过。在我小升初那一年,四中停止了初中的招生,所以我进的时候四中只有高中了,而且我们那届应该是第一届没有四中初中的高中生。我进了第一届理科实验班,班主任是刘长铭,数学老师是谷丹,他们当时比我现在还小很多。历史老师赵利剑是个刚毕业的毛头小伙。他们后来都是很有名的老师啦。我们当时对这些老师的感觉和楼上诸位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答题的很多位,会很不相同。至于我的其他老师,和这里的四中学弟学妹们恐怕就没有交集了。四中当时在北京已是如日中天,高考成绩最好,竞赛成绩最好,中考录取分最高,公认校风最好。由于我们是第一届没有四中初中学生的高中生,所以我们入学时校方明确表示过concern。四中很多校规都是从我们这一届开始的。最后呢?如果说对于四中这所学校,我那一届最特殊的地方应该就是开启了四中一校北清人数超过海淀区全部的模式,后来还延续了几年,我也不知道到底几年。我们之前几届北清率缓缓上升,到我们那届陡然上升接近一倍至40+%,之后保持了若干年。那么进入正题,我在四中就读时的体验就是大家努力而科学地刻苦学习咯?完全不是。我在四中的感觉是在生活(虽然我不住校),而不是在上学。学习是一件可控的,顺畅的,平和的事情。那时候应该没有社团,没有正式的什么竞赛队。一切有点专业性质的活动都是非正式性质的,虽然持续时间可能比较长。可能是老师组织的,也可能是学生要求的。正式的应该只有电视台。那个年代,几乎所有人靠自行车上学,没有人有手机(还没有这个词),没有网络,几乎没人家里有电脑,几乎没有人会乐器,后海没有一家酒吧,港台流行歌曲刚公开流传不久,地铁只有一二两条线但并不挤。那时候的北京和现在完全不同。所以当时的生活很简单。高一高二早上大概是8点开始上课,下午1点半上课,3点10分放学。下午的课经常有人睡觉。大多数人的作业是上课的时候做的,或者根本就不做。然后有的走了,有的操场,有的图书馆,有的各种非正式活动,有的在教室学习,有的聊天,仅此而已,很简单。那时候食堂小,每年第一学期按年级分三批吃饭一个月一轮,两个年级间隔10分钟,一个年级全部买完饭大概10分钟,所以正好轮得过来。第二学期高三永远第一批。高三第二学期早上7点10分上课,加了一节,下午还是3点10分放学。放学后的活动没多大变化,只是上晚自习的人多了,晚上回家的人基本也都在学习吧。最大最大的体验是生活在一个互相信任,没有隔阂,真诚自然的纯粹美好的青春当中。绝对没有人因为任何一方面的渣收到任何歧视,至少我们班是这样的。反而任何一种歧视他人或者心胸狭隘的流露才会招来侧目。也许你会因为性格的某方面和相当多的人疏离,但你仍然会有朋友,而且在任何集体活动中你仍然会得到所有人应有的信任。在四中学到的对我影响最大的事就是以诚相待,不仅这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反而是解决问题,达到目标,获得你所希望的事物,情感,结果,等等的第一良方。形成这种氛围最大的原因应该是轻松的学习,主要归功于实在太优秀的老师,不仅专业优秀,敬业,而且人格优秀。这个说起来太长,先说学生之间的。下午放学后的自由学习时间应该对很多人作用很大的。多数是互相讨论,其中的多数又是学霸帮别人。很多人都会去问别人,理由并不是他自己不能学,而是这样更轻松更有效。被问的一般都是纯学霸或单科学霸,发问的从学渣到学霸都有。我经常去操场,后来是出去谈恋爱,少数是竞赛小组的课或者游泳队训练。在教室的时候从不发问,很少被问。有时候学霸不在被问,有时候去凑趣,说这个这样写就可以,或者还有另一种方法。还有的时候学霸被两个人问,会分给我一个,“XXX肯定会,你问他就行”。有时候一个被问的会说没心情啊,然后就会有另一个人主动接手。还有相反的情况一个被问的会站起来说XXX,XXX,XXX听一下这个很有意思,然后到黑板把被问到的问题和他更深入的想法写出来。有的学霸就自然地承认被问就是他/她主要的学习方式,有时候某学霸会找个人说我现在想学习会儿你有没有什么问我的。高三还有别的班的人来我们班问的。有时候一来二去就聊起天来了,过一会儿一个人说我要学习了,其他人就换个地方继续聊。高三晚自习也经常这样度过只是说话声音都尽量压低。问和被问的人与个人关系基本无关,可能一男一女,可能关系并不太近。以上的一切所有人都觉得完全自然,无任何不适。我时常会由于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不去操场而留下来参与学习或聊天时间。后来年龄越大,越怀念那种自然的青春。确实,人人都知道谁是学霸谁是学渣,甚至很多人可以预测出很多人的名次和大约分数,大多数人都对大多数人各科的水平很清楚。推而广之,大家互相对性格,情商等方面也很清楚。但所有都没有导致计较、猜疑等等任何负面想法,反而一切都是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而已。我从来不去图书馆。当时图书馆的各种工作都是学生负责,其中有的学生有招人的权力。我一个同学就来招我,我说为啥?他说你总该知道四中图书馆里面到底什么样吧。我一想也是,就有一阵子中午跟他去干活。这样写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先写这些吧
■1、也许你不是最好的,但你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你和所有你觉得比你牛的人,以及你觉得没你牛的人都一样值得重视。高中第一篇作文题目,“真我”。那堂课的中心思想是,打破你们中考那个见鬼的格式,给我想清楚,你是谁?至今仍然记得,初中是尖子生的我直坠到高中的成绩垫底,结果还是班委,当时内心不是几乎是崩溃的,是就是崩溃的。文理分科的时候特别犹豫,因为我文理特别平衡,自己喜欢生物,但是又想换一个压力不那么大的环境(这个理由还是很后来才想明白的,当时就是莫名的犹豫,如果不是压力那么大我应该毅然学理考生物相关专业才对)。结果有一天在楼梯上遇到了政治老师。政治是我学得最差的没有之一,高二会考,我,文科生,其他全A,只有政治是B。而且上课我很少说话,我以为他不会记得我。结果他叫出了我的名字,问,你想好学文还是学理了吗?我说还没。他说,我觉得你文科思维挺不错的。我至今不知道他是怎么观察出来的。然后我就决定转文了。转文的时候我压力特别大,志愿表上填的文科普通班,结果分班那天班主任把我拎出去跟我说你去人文班报到,我特别不可置信,班主任说去吧。事实证明我不仅跟的上人文班,还和这个班非常合拍。真正学会的其实不是“如何在一群神里面坦然地做一个渣”,而是知道“即使我是一个渣,也有我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没必要浪费时间去羡慕神”。这才是坦然的原因。2、你身上没有标签,你的所有想法,只要你想说,就会有人听,只要你想做,就会有人跟你一起做。高二的时候,我身为一个文科生,做了一份理科的研究性学习出来。一个班主任会废掉一个早自习来让一个学生向全班讲他感兴趣的东西。老师在课上公然反驳课本观点,然后在月考之后泪流满面说孩子们,有想法是好事儿,但是咱答题得按书上的来啊。说实话,四中的社团比大学的大部分社团都好。3、你的时间,你的未来,你的生活,都是你自己的。三年不动的8点上课4点放学,每天一节体育课,除第一学期外每学期都有不同课时的体育选修课,高一高二每周两节选修课。晚自习没有人看,整栋楼只有两个宿管阿姨负责挨班收考勤表。明令禁止班主任干涉学生志愿,班主任在志愿上唯一能提的意见就是这所二志愿学校的分数线比你填的一志愿还高,你给它填在二志愿上不太靠谱要不要考虑换一下顺序。高三老师把练习题往这一放,说反正我们是不可能做得完的,你们自己捡着自己漏洞大的章节做,有问题来问我。4、每一个老师都恨不得把他知道的所有东西都告诉你。课间操教交谊舞,说你们可以用到的。还教太极拳,老师特得瑟地说我教你们80岁能用到的东西。讲课讲得课本讲不完“闲话”扯一堆的不是个别情况。语文老师要求做观察日记,她教我们的是体会生活。地理老师刘刚简直是神,那年十一正好讲旅游地理该讲黄山了,假期他就背着帐篷去了一趟,带着第一手资料就回来了。这位老师虽然有时候有点囧萌囧萌的,但是他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很有理想也很有行动力的老师。5、每一个同学都对彼此抱有至高的善意,并且乐于分享。这是一个很难和人结仇的地方。即使你找不到特别亲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好闺蜜,你也不会感觉孤单。你遇到不会做的题可以就近找任何一个没有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同学,只要他会,他就一定会给你讲会。高三的晚自习大家都还在看课外书,但是非常有含金量,并且乐于互相交流,以至于高考之前没人需要补议论文素材。我觉得自从离开了四中,我和周围人的谈话B格立刻就掉下来了。我的围棋基础知识是午休的时候围观班里两个人打格子下围棋的时候被他们俩科普的。6、理想主义。楼上那个“滚出校门,从今以后你们的课堂是整个世界”是我们这届的P出来的,是不是我们班的某位神人我忘记了。然而这句话很戳心窝子,四中给我们看到了最理想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教给我们一切最好的东西,但是这个世界上的精英永远是少数。我曾因为微不足道的、连黑暗都称不上的一点小事而打电话给我娘说我要复读重新考大学,我一定要考上北大,我娘当头一盆冷水说北大就一定是你想要的吗?四中是为了什么让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她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答案需要我们自己在漫长的、永远也找不到和四中一样好的环境的余生中寻找。
- 为啥很多外地人在北京的地界混,却又歧视我北京人,这是啥心态
- 北京买车,可以在北京当地上广东的牌吗
- 北京小米总部门禁卡收费吗
- 马上毕业本科生,北京19W和苏州16W的工作,咋抉择?
- 北京八大胡同当年是咋样一番盛景是咋形成的
- 「北京有 6000 『中介业主』手里有 300 『间』房屋」的说法真实吗
- 北京最好的皮肤科医院是哪家
- 医疗水平和资源 上海和北京哪里更好
- 北京冬天骑电动车上下班靠谱吗
- 你们谁用过北京广信康伤疤恢复的药,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