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信用债"危机"!如何影响基金投资?如何规避风险?最全解读来了

近期 , 华晨集团、永煤控股等几大主体陆续发生债券违约 , 债券市场产生剧烈波动 。 周末 ,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重磅发声 , 研究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 , 使得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
债券违约频发
信用风险定价将更趋市场化
中国基金报采访人员 李树超
近期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 , 华晨、永煤和紫光等弱资质国企接连出现实质违约 , 引发市场的强烈关注 。 在此背景下 , 部分基金持仓的违约债跌幅惨重 , 基金净值短期下挫 , 信用债一级市场融资难度加大 , 部分资管产品甚至遭遇大额赎回 , 加剧了流动性摩擦 , 信用债违约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 。
多位投研人士分析 , 受今年宏观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 , 以及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影响 , 部分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削弱 , 尤其是部分高评级国企的违约 , 短期对市场情绪产生了冲击 。 但长期将有利于信用风险定价的市场化 , 那些信用研究能力和定价能力突出的机构有望受益 。
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
企业偿债能力削弱
Wind数据显示 , 截至11月21日 , 今年以来新增违约债券117只 , 违约金额1348.56亿元 。 继2018年以来 , 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违约金额超过1200亿元 , 信用债违约常态化趋势日益凸显 。
多位投研人士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无论从宏观政策环境 , 还是微观企业的资质 , 以及国内信用债市场发展阶段看 , 本轮信用风险的爆发都在合理范围之内 。
银华招利拟任基金经理邹维娜表示 , 在经济长周期下行趋势中 , 实体企业抗风险能力本就偏弱 , 而本次新冠疫情冲击面广 , 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一步弱化;此外 , 当前监管环境依然偏严 , 资管新规过渡期逐渐临近尾声 , 信用利差长期扩大化的趋势尚未结束 。
华富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尹培俊也表示 , 由于今年相较去年同期违约率并未显著抬升 , 本次信用风险潮被引发 , 主因是违约主体变化 , 部分高评级企业 , 尤其是国企接连发生违约或债券价格大幅下跌 , 违约领域向上游资源行业、基础设施行业延伸 , 分布更趋多元化 , 加剧了市场对风险深化的担忧 。
尹培俊认为 , 本次信用违约潮在年末爆发 , 一定程度上也是疫情背景下的宽松政策正在逐步退出 , 货币政策自4月末以来持续边际收紧的结果 。 从近期接连出问题的企业来看 , 都具有债务负担重、盈利能力弱、债券到期压力大等特征 , 其自身信用瑕疵较为明显 。
部分投资人士还特别指出 , 部分违约主体由于具备地方政府隐形担保 , 信用扩张较大 , 也为当前的信用债违约埋下隐患 。
泓德基金副总经理温永鹏表示 , 近期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繁 , 原因较为复杂 , 主要是因为相关主体由于具有地方政府隐形担保 , 前期信用扩张程度较大 , 但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又比较弱 , 长期债务水平居高不下 , 当国企信仰、政府信仰被打破 , 市场信心下滑 , 企业进一步融资受阻 , 便出现了违约事件 。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表示 , 本轮违约的AAA国企多为在上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经营红利中没有及时降低杠杆 , 因此呈现出历史包袱重 , 债务压力大 , 对债券市场依赖程度高等特征 , 所以其更容易在市场融资环境脆弱时受到冲击 。
不过 , 在鹏扬基金信用策略总监林锦看来 , 当前我国信用债市场存量大约30万亿 , 已是全球第三大信用债市场 , 这么大的市场出现信用债违约个案属于正常状况 。 违约主要原因首先是企业自身资质弱;其次 , 部分企业债务结构中债券规模太大 , 公开市场再融资不顺利导致资金缺口;最后 , 目前信用债市场对发行人约束不足 , 违约成本低 , 违约了之后企业可能发现生产、经营压力反而减小了 。
信用风险定价或更市场化
信用研究、定价能力突出机构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