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粗人当上宰相之后( 二 )


平心而论 , 吕颐浩才能出众 , 胆气过人 , 在南宋初年大多数武将心目中极有威信 。 南宋人编撰的《吕忠穆公轶事》一书记载:“公出将入相 , 素有威望 , 凡有施设 , 令出必行 , 凡招大寇 , 必单骑素队入贼军 , 虽十数万众 , 莫不听命解甲 。 ”意思是说吕颐浩发布命令 , 诸将都会听从 , 而在招抚叛军的时候 , 他竟敢单枪匹马闯入敌营 , 凭借个人威信和三寸不烂之舌 , 让十几万叛军放下刀枪 。 该书又说:“公每用兵 , 必亲冒矢石 , 临阵督战 , 自大将韩世忠以下咸畏服 。 ”大战之时 , 吕颐浩亲临前线 , 亲自督战 , 韩世忠以及其他大将对他是既畏惧又信服 。
但是 , 南宋大儒朱熹对吕颐浩的评价却不高 。 他与弟子品评当朝人物 , 说到吕颐浩:“这人粗 , 胡乱一时间得他用 , 不足道 。 ”(《朱子语类》卷131)吕颐浩是个粗人 , 后来当了宰相 , 那是建国之初军事危急 , 政事紊乱 , 朝廷迫不得已才用他 , 实际上他的才能并不值得称道 。 这里的粗人 , 指的不是文化 , 而是性格 。 吕颐浩性格粗鲁 , 我行我素 , 经常不把朝廷规矩和法律条文放在眼里 , 虽有才能 , 却给他自己以及整个国家造成一些隐患 。
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 , 吕颐浩当宰相时 , “有忤意者 , 遂批其颊 。 ”哪个下属不顺从他的意思 , 他就上去扇人家耳光 。 这种行为与宋朝官场“与士大夫存其体面”的惯例大相径庭 , 所以就有下属反驳道:“官吏有罪 , 当送大理寺准法行遣 。 ”我们如果有过错 , 应该交给法院判决 , 怎么能任凭宰相凌辱呢?
南宋史学家曾敏行的《独醒杂志》中收录了一条轶事 , 说吕颐浩刚当上宰相那会儿 , 一个小吏触了他的霉头 , 他竟然一巴掌打飞人家的帽子 。 小吏叫屈:“祖宗以来 , 宰相无去堂吏巾帻法 。 ”自从太祖皇帝建立大宋以来 , 本朝还没有宰相打飞官吏帽子的先例 。 吕颐浩蛮横地说:“去堂吏巾帻 , 当自我始!”你不是说没有这个先例吗?那我吕颐浩就开创这个先例!
另据南宋地方志《景定建康志》记载 , 南宋初年 , 水匪张遇造反 , 吕颐浩亲自招安 , 而张遇的部将刘彦不听号令 , 被吕颐浩抓住 , “截其两足 , 钉于扬子桥柱 。 ”将刘彦双脚砍掉 , 钉死在一座大桥的桥墩子上 。
南宋立国 , 政权不稳 , 外有金兵 , 内有叛将 , 巨匪流寇四处肆虐 , 确实需要像吕颐浩这样的铁腕宰相 。 但是吕颐浩性子太急 , 说话行事不按常理出牌 , 底下的文官武将表面上怕他 , 内心未免不服 。 例如老将刘光世就认为吕颐浩不懂军事 , 胡乱指挥 。 吕颐浩听说后 , 非但不虚心接受 , 还给刘光世穿小鞋 , 把他的俸禄降了一半 。 岳飞带兵有方 , 功勋卓著 , 吕颐浩一边提拔岳飞 , 一边又严加防范 , 不让岳飞接近宋高宗 , 以免有一天盖过自己 。
武将认为吕颐浩处事不公 , 一些文臣也不赞同吕颐浩的做法 。 例如著名的主战派大臣李纲 , 以及后来当上副宰相的李光 , 还有另一个主战派大臣、后来当上宰相的赵鼎 , 虽然都跟吕颐浩私交不错 , 但也都对他提过意见 。 可惜的是 , 吕颐浩没有听取这些朋友的意见 。 他让宋高宗将赵鼎下放到地方任职 , 又说李纲名不副实 , 不该重用 , 还斥责李光软弱无能 , 将他降了两级 。 李光给吕颐浩写信 , 夸李纲忠心报国 , 吕颐浩却拿这封信作凭据 , 向宋高宗检举揭发 , 说李光与李纲结党营私 , 让宋高宗罢了李光的官 。
1130年 , 宋高宗见吕颐浩越来越专权 , 暂时将其罢相 , 让他去镇江驻防 , 然后提拔看起来比较懦弱的秦桧当宰相 。 但秦桧资历太浅 , 更加不能服众 , 所以在1131年 , 宋高宗又不得不让吕颐浩重回相位 , 与秦桧一起协理朝政 。 当时吕颐浩为左仆射 , 秦桧为右仆射 , 按规矩左相比右相高半级 , 所以吕颐浩处处压制秦桧 , 两人由此结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