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啥「鲜为人知」,但很有意思的景点( 四 )
比利时馆北面是圣弥额尔天主教堂,在一个小小的十字路口,远远地只能看到两个塔尖。推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棵参天大树,蓊蓊郁郁。阳光透过树枝洒下一些斑驳的树影,与一旁的教堂交相呼应。
教堂出来往北走,旁边在搞基建的,我就向他们打听意大利使馆。一个带着安全帽的,操着标准京片子的大叔和我聊了起来。当知道我学德语以后,他兴致勃勃地讲到:“我们这里头原来是个德国的俱乐部,就是那个写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地方,以前这一带全是使馆区,都是历史屈辱的地方。上个星期向下挖的时候,挖出来3瓶酒,我们怕是毒气之类的,单位还找人做了鉴定。后来一瓶酒打碎了,整条街都是香气。100多年的酒,白中偏黄的颜色,特别特别香,整条街都闻到了。”后来我们还聊到了老北京的保护,现在的城墙根,70年代城墙的拆除,他小时候的北京,西安的城墙,甘肃内蒙那儿的野长城。。。很是开心。就在要走之时,他还提到,对面的大院是国家领导人经常居住的地方,离中南海近,我深表诧异与不信。他说:"你别这样看上去只是爬满了爬山虎的,两三层的矮楼,从这儿延伸向南很大的范围都是。你没发现,这个每个路口可见的摄像头都是至少3个,隐藏的就不知道多少了。我们现在的一言一行都被监控着,这马路对面就是北京市政府新造的楼,以后市政府还要搬回来工作的。"
从教堂出来往西继续走,能一直走到天安门广场。这一路上还有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原法国邮局,上图是十字路口的某外资银行遗址,现在不知作何用途。这一带都是这样风格的建筑,蓝天碧树红墙,煞是好看。下图为一幢欧式建筑内部院子,现在是某单位,看上去保护得很好,偷偷溜进去拍了个照,就被门卫大叔轰走了。
东交民巷一带很适合夏末初秋,散步或骑车。也曾在夏天晚上去散步,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门口会有很多上访的人在路上打地铺,蛮吓人的。8.辅仁大学旧址
辅仁大学旧址靠近什刹海和恭王府,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13年深秋和14年秋天都去过,第一次去的时候在胡同里问路,一个大叔说校园里的小花园很漂亮,他就住在旁边的军区大院,从小就在里面玩,大叔还悄悄告诉我该怎么潜入辅仁。
门口有两个保安,因为那天是周末,还有人上课。我先在外面先装作漫不经心地走一圈考差地形,然后完全忽视保安,超级淡定地直接走进去。刚走到转角处,赶快加快速度,心里窃喜,这么容易就被我混进来啦。但第二年和小伙伴一起进去就没那么容易了,被保安拉了下来,问我们去干嘛,我就随口瞎说,去上课。保安小哥追问,什么课,我就继续瞎编,会计课。结果小哥说不出话,又让我们进去了。后来转了一圈出来,保安小哥还问,这么快课就上完了?朝保安小哥笑笑就走啦。
一进入辅仁,就感觉到完全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宝地,前排的教室虽然修葺过,但还是很有上世纪的感觉。最惊喜的要算穿过一片小林子,突然出现一个后花园,芳草萋萋,绿树成荫,亭台溪涧,豁然开朗。晚秋柔和的阳光(那时候下午两三点了)洒在草坪上,把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硕大的园子不见一个人影,偶尔有几声鸟鸣。想着旁边就是繁华的西二环,这里头却仿佛一片室外桃源,很有一种穿越的惊喜感。据说这个小花园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霸王别姬》的取景地。
下图为14年秋天与小伙伴同行,照片中的是小伙伴,红色大衣与金黄树叶很配哦。
14年秋天去的时候,碰上有剧组在拍戏,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9.国家博物馆国博就不多介绍了,给几个Tip吧a.提前官网或者短信预约,分分钟进去。旅游高峰期排队可以吓死人,导游最喜欢带游客来这样的免费景点。b.官网上有每月的志愿者讲解安排,对大多数人来说,参观博物馆没有讲解就像做菜没有放盐,食之无味,有了讲解就变得津津有味啦。c.国博里面有wifi,很多展品可以扫二维码听语音讲解,很人性化。国博还可以用来拍装B照,比如以下,嘿嘿。当时是中法建交40周年的展览,法国人布展,光影效果非常棒。照片是从微信里down下来的,像素很低。
10.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风俗展览,当时去正好碰上志愿者讲解,讲解员是一个在老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大哥,一口京片子。展览涵盖婚丧嫁娶,习俗礼仪,饮食节庆,商业买卖等方方面面。甚至休息区还有一个戏台子,台前陈列着八仙桌,坐着休息的时候能看到戏台子上的屏幕上正在放《霸王别姬》的片段,适合老北京文化爱好者。11.北京规划展览馆其他回答中已经详细讲过,此处不再赘述。印象最深的是挂在电梯边上的一大幅铜画,是二环内的地图,每个地名看着都很亲切。还有一个巨大的沙盘,大概四环以内都能找到。规划展览馆人很少,就在前门东边,交通方便,旁边还有铁道博物馆(以前的火车前门站),都适合避开游客,悠哉悠哉逛逛。12.自来水博物馆这几个博物馆中最没有名气的一个,在东直门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挺难找的。顾名思义,关于京城自来水建设历史的。此地最让人喜欢的倒不是展览,而是草坪和建筑,不多说了,直接上图。此图拍于13年9月,当时从学校骑车骑到了这儿,天蓝得不像话,路上吃个吴裕泰的抹茶冰淇淋,可开心了,好怀念大学时光呀。
13.万寿寺万寿寺素来有三环小故宫的美誉,向往已久,这是这个List中唯一一个在我毕业后去的地方。不像其他装饰得金碧辉煌颜色耀眼的佛寺,万寿寺的佛像与建筑内部有些暗淡,甚至让我怀疑是否是积了灰尘,有种古朴的韵味。在万寿寺偶遇一个老爷爷,攀谈起来,发现老爷爷是常熟人,还是半个老乡。参观途中我们聊到了北京的寺院佛塔古建,家乡的风俗民情轶事,还一起饶有兴致地蹭了导游。老爷爷学识渊博,虽穿着朴素,却难掩知识分子的气质,一问才知道他是北理工的老师。分别之前我们合照一张,互留姓名与邮箱地址,我便把照片发给了爷爷。特别惊喜的是,老爷爷洋洋洒洒地回了一篇长长的邮件,给这万寿寺之行写了篇细致生动的游记,还把我当时的几个疑惑之处查好资料分享给我。我好奇着一百度,才发现老爷爷是北理工数学系教授,博导。随处留心皆学问,向老爷爷学习,多探索,多深究。14.梅兰芳纪念馆梅氏故居,与辅仁大学仅一街之隔。印象中的北京秋天,就是梅兰芳故居那样的。小院落里,朱红的门楣,高高的柿子树,挂着一个个金黄的果实,称着蓝天格外好看。如果我在北京有个小院落,什么都可以不栽,柿子树必定是要有一棵的,当然,这也只是如果。。。
下面进入到我最爱的老北京胡同篇,私以为,要认识北京,一定要去串胡同。印象中的北京胡同,总是虚开着门,门上贴着对联,小院里种几株植物,总有几辆看似破旧的自行车直接倚靠在墙上。偶尔会有猫咪走过,看你几眼,又消失不见。也会遇见提笼架鸟散步的大爷,卖北冰洋的小摊贩,骑自行车的路人。就这么走着走着,也没人会注意到你,要是问路了,大妈大爷准会特别热心地告诉你。15.廊房二条\u0026amp;门框胡同廊房二条和门框胡同藏在前门西侧,廊房二条为东西走向,门框胡同为南北走向,很短。前门商业街很没有意思,古装的皮囊下面全是一股子铜臭味,改造的仿古街充斥着哈根达斯,星巴克之类,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倒是旁边的廊房二条,保留的比较好,市井气息下是老北京的真性情。推荐几家有意思的小店。首推二条杂货铺,杂货铺里卖的全是些老什件,但又不像古董那样拒人于千里之外,都是些以前生活中的常见之物。老板也很有意思,有一回和他聊了很久,得知他原是京城有名的酒店西餐主厨,自己喜欢收藏这些老物件,收多了放不下了,就辞职开了个铺子,售卖一些,就图个乐。
昏黄的灯光下,小小的铺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杂货,每个背后都有属于时代和个人的故事,其实最动人的该是这些故事呀,它们还在等人来诉说呢。(下图由我学姐zhengyang拍摄)
很多物品所属的时代早已远去,只有听老板介绍,才知道物品背后的时代背景。比如下图中的灯座,原本是一个花瓶,老板说电灯刚传入中国的时候,稀罕得很,国人很宝贝,特意用瓷器来托着它。
下图是一个古老的电话,有百八十年了,神奇的是它还能正常工作,我还亲身试用了一下,左边那个圆柱是听筒,感觉也蛮奇妙的。
二条杂货铺旁边是正阳书局,专售与北京相关的书籍与古籍,听说不乏孤本善本。老板很有个性,放弃了白领工作,开个书局,上过好些电视节目和纪录片。在我印象里,他就是diaodiao的样子,有股北京老爷们的傲气。记得第一次和同学一起去,看到门口的兔儿爷泥塑,向同学介绍说这个是兔老爷。这顺嘴的一句话被老板听到了,有点凶凶地朝我瞄了一眼,一本正经地教训起来,说这是叫兔儿爷,别瞎说。15年初偶然走到西城区的砖塔胡同(北京有纪录最老的胡同,有800多年历史了),在砖塔胡同内遇到了老板,原来他在做这儿开起了分号,分号还会举办很多沙龙,可惜没有参加过。杂货铺左边隔条门框胡同是门框酒缸,专售门框二锅头,门框二锅头是二锅头中的小众产品。小小一间店面,除去柜台便是四个大酒缸,酒缸盖着盖子,便成了桌子。后来看北京风俗书介绍说,老北京的酒肆就是这般模样,一般附近还有熟食店,可以直接在酒铺点些下酒菜,酒铺的小二就会替客人去买来。现在门框酒缸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墙上的菜单包括了爆肚炒肝之类的小菜,而隔了几步远的爆肚冯据说是京城最正宗的,几代人都守着廊房二条的这家店,没搬过。门框酒缸的大叔很和蔼,有一回下雨在他店里躲雨,便聊了起来,后来每次去前门,都会去他那里坐坐。虽然喝不了二锅头,但夏天那里会卖酸梅汤,是我在北京喝过的最好喝的酸梅汤,大叔说因为原料好,兑水少。我时常想:现在各色的咖啡店酒吧随处都有,传统的酒肆倒是不多见了,可要好好保存下来呀。16年6月份去北京出差,和同学又逛到了门框酒钢,可惜已经不卖酸梅汤了,时隔近两年,大叔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我,很是感动。
在这一带逛累了可以去门框锅贴店吃个饭,几个现煎的锅贴喷香松脆,配上一碗小米粥,舒坦,而且还特别便宜,十来块钱就能吃得很饱。锅贴店的装修还是上世纪风格,甚至可以说很简陋,但锅贴的味道,绝对比大酒店连锁店好吃得多。16.八大胡同——杨梅竹斜街从廊房二条出来往西走,便能走到八大胡同附近。八大胡同是前清的烟花柳巷,赛金花的故事就这里上演。现在这一带都是破落的大杂院,那天去时大概是下午五六点,大杂院里开始冒出烟火气息,胡同里有随处可见玩闹的孩子,路边的熟食摊,还有遛狗的老人。八大胡同离天安门不过一两里路,却活脱脱一副上世界八十年代模样,时光在这里,停止了流动。下图大杂院里做饭的妇女,由学姐ZhengYang拍摄
八大胡同一带以前都是妓院茶室,现在都变成了大杂院,破败杂乱,只有少数雕刻精美的廊柱雕楼,还能依稀看出一些曾经的光景。下图为一个有名的青旅,叫做上林国际青年旅舍,由一个妓院改建而成。
- 为啥很多外地人在北京的地界混,却又歧视我北京人,这是啥心态
- 北京买车,可以在北京当地上广东的牌吗
- 北京小米总部门禁卡收费吗
- 马上毕业本科生,北京19W和苏州16W的工作,咋抉择?
- 北京八大胡同当年是咋样一番盛景是咋形成的
- 「北京有 6000 『中介业主』手里有 300 『间』房屋」的说法真实吗
- 北京最好的皮肤科医院是哪家
- 医疗水平和资源 上海和北京哪里更好
- 北京冬天骑电动车上下班靠谱吗
- 在平行班,周围的人很吵,很多人都在玩手机,自己也容易受影响。可我也想学习,有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