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有多努力( 四 )



C.我自己。我的状态我自己最清楚,多说两句。本科头三年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出国。GRE托福都准备了,GPA也算不错,犹豫到最后选择了保研。每天早上6:50起床,7点10分下楼跟中学的好朋友一起吃早饭。有时候饭前,有时候赶紧吃完饭,去图书馆占座,去晚了没有地方。白天基本以图书馆为基地,有课就去上课,没课就回图书馆自习。虽然养老院课业不重,但一会论文一会读书报告的,也隔三差五的就要交东西。而且因为知道不管是想保研还是出国,GPA绝对不能落下,所以每一门课的每一份作业都一定会竭尽全力的认真对待。同时因为休了双学位,外加心比较贪,想在大四之前把课程基本修完,所以一直都还是很忙的。我自己又天生精神不是很好,总是困,就每天靠咖啡顶着,累了就在图书馆趴着睡一觉,不过大家似乎都是这么干的。一个学期,基本开学不多久就是双学位的期中考试,然后自己专业的期中考或者论文,然后双学位期末,专业课期末。中间的空档赶紧准备GRE和托福。寒暑假基本都扔在新东方了。实习前后大概做了3-4份吧,还有一个学期的奥运会志愿者,一直在鸟巢,课都不上了。
总的来说,前三年很努力,功利性也非常强,就是奔着好看的GPA和英语成绩去的,同时实习也不敢落下。大三暑假,多方咨询,找人聊天,最后决定保研。因为GPA足够高,保研基本是囊中之物,所以生活一下子轻松了,就吃吃睡睡。但大概是惯性使然,大四开学之后并没有真的闲下来,旁听了很多有意思的课,但只是旁听,没敢选,选了又要继续为GPA奋斗,谁知道以后GPA有没有用,总不能就放任自流了。后来又做了一个社会活动项目,搞得挺热闹,轰轰烈烈折腾了半年。大概是在内心深处以公益项目来弥补一下自己前三年的功利和世俗心吧,不过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我老公。

D.如前面说的,愉快地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书架上堆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书,我没细看过,印象里有网络小说,也有更严肃的著作。具体成绩不知道,磕磕绊绊但毕业也不是问题。毕业之后果然回老家考了个公务员。

当代大学生有多努力,我不知道。但top2的学生有多努力,我是见过的。一年365天,大概只有春节的那一阵子图书馆不用占座位。宿舍11点断电,谢天谢地,要不我们这些还需要睡觉的人类大概真的会被学霸折磨死。11点断了电,一般大家看书看到应急灯没电也就都睡了。也听说过不少上了top2之后就浑浑噩噩混日子,每天睡到自然醒的,不过的确是少数中的少数。

说句题外话吧,我一直觉得,top2的学生聪明是肯定聪明的,但身上大多带了一股子的狠劲,努力的时候对自己下手都毫不留情。本科的时候选过一门1学分的通选课(好像是个通选课,也可能是一系列的讲座,记不清了),关于健康与减肥的。选这个课的自然都是有减肥需求和愿望的,记得当时老师问在场的女生们减肥减掉过多少,大概都是20-30斤这个样子吧,大部分都没有反弹,因为一直有控制。很多姑娘都是高考完开始减肥,脱胎换骨来上大学。如果只在现场看,会有一种减肥非常容易的错觉。减肥这种级别的挑战,在这些姑娘眼里都不算个事儿。要我说,这跟智力关系不大,无非是目标明确的时候,对自己下得去狠手。有多努力?像对待敌人一样的对待自己。

-----------更新---------------------------------------------------------------------
没想到这个帖子一直有人点赞,一直有人看。
补充一些室友们的现状吧。想来大家也许会好奇,努力了半天最后又能怎样?
答案是,不能怎样,如果目标是暴富或者什么的。但是自己的小日子全都可以经营的有声有色,安稳的(一线)城市中产。
室友A,去美国名校读了硕士。之后在美国工作了几年,认识了现在的老公(英国人)。曾经纠结过一阵子跨国婚姻靠不靠谱,最后还是义无反顾的嫁了。‘拐带’老公回了中国,为了事业异地了几年(中国不同城市),现在好像终于团聚了。似乎是在某著名金融行业公司,工作上风生水起,顺带组织各种沙龙。
室友B,研究生毕业之后进了某国字头银行。结婚,生子。现在两个孩子,在帝都买了房。招聘季回母校校招师弟师妹。
C,我自己。研究生时候就跟喜欢的人领了证,之后双飞海外读博。一边读博士一边生了两个孩子,我们俩自己带。各中辛苦就不想多说了,读过博或者养过孩子的自行脑补吧。博士延毕了一两年,但老公发了行业内顶级期刊,在送上门的一众工作offer里挑了一个待遇和工作内容都比较满意的。我的大招还在评审中,期望可以如愿吧,然后可以借此挑一个满意一点的工作。马上都要准备毕业答辩了。
室友D,像她一直以来说的一样,回老家当了公务员。具体情况不了解,但即使单单是凭借她的学历,在老家也应该可以过得不错吧。
并没有成为多么了不起的人,不知道是不是让大家失望了。但是从我来说,我觉得包括我在内,我们几个都已经很不简单了,也都过得很幸福。都是普通家庭出身,也都不是不世出的天才,如果不是自己的努力,怕是不能在30岁左右就可以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成家立业吧。如果不是努力,室友A不会有现在这样可以施展才华的事业,室友B不会在帝都买得起房,我可能会必须在喜欢的工作和家庭中做出选择,种种(幸或不幸,我同时疯狂的喜欢工作和孩子,如何两全是我从本科起的核心矛盾,好在现在看都算保住了)。
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对她们境况的了解也仅限于朋友圈。但彼此之间,我相信是一种惺惺相惜的互相尊敬吧,起码我对她们是这样的。我们不能算是多亲密的朋友,但是会认可彼此观点的价值。偶尔偶尔联系,也并不会聊多少闲天,不会抱怨北京房价婆媳关系,而是直奔主题。几年前室友A结婚前,曾经联系我,问我“你结婚这么多年了,你觉得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某年回京的时候,室友B携老公请我跟我老公吃了顿饭,席间最核心的话题就是移民和回国的各种利弊,因为他们也在考虑要不要出去。我并不觉得我们这样的关系有什么不好或者冷漠,毕竟认识的时候年龄都已经不小了,生长环境又不一样,很难像中学朋友一样知根知底的交心。我有时候会觉得,“如果早认识几年,大概我们会成为不错的朋友”,不过大学同学,能做到互相欣赏,就挺不错的了。
可能跟这个帖子下的答主们不太一样,本科时候的记忆对我来说已经有些遥远了。但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踏实,很安心,没有什么遗憾。纵向来说,努力的人,大概一辈子都会挺努力,读大学的时候跟人生其他阶段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横向来说,努力的人,大概不会只在一个方面努力,生活,学习,工作,方方面面都会用心经营。我这些年在海外,因为有孩子,所以混迹于各种妈妈群,不止一次的被别人说,“你真不像是top2的啊”,我听来是一种褒奖。我不像是top2出来的,因为我做饭快又蛮好吃,家里的一日三餐都是我做(中午我们上班上幼儿园都带饭),包子饺子包的让过来探亲的各家的奶奶姥姥都自愧不如;两个娃,家里依然保持相对的整洁;买米买面抗水抗娃都是一把好手;带孩子念绘本玩玩具认字学英语不输海淀的鸡娃妈妈。妈妈群里不太熟悉的都以为我是全职妈妈,只有少数熟悉的知道我是正经在读的博士生,大牛老板的关门弟子,正在冲击顶级期刊。我的室友们,我对她们生活方面知之甚少,但我相信她们的家里一定也是整洁明亮,孩子也一定是精心养育,工作也一定是尽职尽责。因为她们的努力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人生态度和习惯。
时至今日,我也并不觉的“努力”是必选项,轻轻松松的过一辈子也很好,主要还是看你想要什么。努力的人归根结底都是“贪心”的人,因为想要的东西比较多,所以不得不努力。20来岁的年轻人的问题除了“想得太多,书读太少”以外,另一个就是“想要的太多,而付出太少”。人啊,认识你自己。想清楚自己想要怎么样的人生,然后付出与之相应的努力。每种选择都值得尊重,但一边想要很多,一边又不肯对自己狠一点一味地怨天尤人的不在此列。

■大学前三年,年级一直有一位陈姓大神,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所有科目要么是满分,要么接近满分。
虽然我们从来不关心他,但是心里一直知道有这么一号人。
他是怎么努力的呢?
我不知道,当时也不关心,现在却无比惊叹,但却没有机会去了解了。

努力是什么感觉呢?在我大四的时候,一个宿舍都想要考研。除了我之外的三个人,全都早出晚归。我虽然留在宿舍,但也认真学习,当然也看剧。
最开心的事有两件。
一件是每隔一周左右,跟室友出去,吃一顿好的。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学校内部新开的火锅,我们一边吃火锅,一边聊高数中的线代部分。一口牛肉嚼在嘴里,讨论着矩阵、特征值,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在大学前三年,我们也吃火锅,但是却不会有那样的感觉。怎么说呢?
你每天玩了10小时,吃一顿火锅,跟你每天学了10小时,吃一顿火锅。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第二件事,也差不多。就是有时候8点左右,大家回到宿舍,“走,出去刀两把。只刀两把。”
……
“老板,加钱!”
大学里打了无数把撸啊撸,无数把DotA,但感觉最好的,还是考研期间浪的那几波。
若刀尖跳舞,却又自然而然。

生命是需要对比的。
努力过后的放松,会让生活显得更有质感。
因为只有在神经高度紧张后,非常疲劳后,才有恢复的需要。
如果整天无所事事,那么再怎么玩,都是体会不到“恢复”的爽感的。

因此,逐渐喜欢上了努力。
努力这件事,让努力的时光变得有了质感,也让努力之后的放松变得有了质感。

读研后,逐渐努力就成了习惯,而且为了追求更好的自己,有时会负荷超载。
比如有段时间,连续5天,早上6点起,晚上12点睡,中间8小时高强度工作,3小时花在交通上,除了吃午饭晚饭的一小时,就没有休息过。
感觉到后来,有种轻飘飘的感觉。

经历了那次洗礼,心态就有了一些变化。
看很多事情,都看轻了,能够以一种放松的态度去对待。
有些时候,能够无比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同时,对有些东西,也学会了不在意。

这样的经历也不少。

多努力?
也谈不上。
因为生活永远充满了弹性,生命的维度有很多。
人不会无休止的努力,永远是“休息-工作”的循环,平衡很重要。

努力这个指标,对于生活来说太渺小了。
目标、方法、合作、格局、视角、习惯、自我评估、决心意志、情绪管理、精力管理、认知广度、认知深度……这些都是成事的要素。
有的人的努力,可能仅仅停留在体能层面。
有的人,是脑力努力、思维努力。
也有人,是心力努力、意志努力。
也有人,综合各方面因素,或许已经谈不上努力。但是他经历过努力,在过程中有了很多体悟,找到了更好的生活状态,也在不断寻找更更好的生活状态。

希望这篇文字,不是一篇劝告大家拼命努力的鸡汤。
而是告诉了大家:努力后可能发生什么?可以怎么去努力?能不能无所畏惧地努力?除了努力,还有什么重要的指标?能不能找到更好的生活状态?
以及,什么是平衡?
当然,这篇文字也只是提供了一部分零散的信息,个人的一点点经历罢了。

如果文中的个别字句,能够给你带来一些触动,那么我就非常满足了。

■我最服气的是我舍友,从大一认识他开始,就是早上六点起床,出发学习,课不论大小,没有缺过一节,中午也不回宿舍,就教室里趴一会儿,然后继续按照他的节奏学习。其中包括周末,小的节假日等等。放三天的假,最后会休息一天。
大一大二大三分别是年级第三第二第一,年年国奖和各种奖学金。最后是保研直博中科院,在他身上才是真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本来我就是混混大学的,以为有个211毕业,够用了,后来才发觉还是自己太天真了。受这个舍友的影响,戒掉了逃课,戒掉了上网,戒掉了无关紧要的爱好,虽然起步晚了一点,但是大四也成功上岸,考研到了985,现在研二。
身边有个自律加优秀的榜样,也是件很幸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