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高中地理( 五 )


STAGE3——2003年,陶瓷产业由佛山向景德镇转移。(结合题目中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可知选A)
看到了吗,没有一句废话。
每一句话都有用,这就是全国卷。(向全国卷出题老师二鞠躬)
(2)关注地点
A.若有经纬网,先定位再说
B.若有比例尺,关注这是大范围还是小区域
C.有些地区,名字一出现,就自带BGM
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新疆——干旱、西藏——高寒。
抓区域核心特征!
(3)读图
参见能力部分之获取信息的能力
STEP2.调动知识
参见能力部分之调动知识的能力
STEP3.观察选项
1.选择直接的选项,不要选拐了十八道弯的。
我也曾经钻到过这个牛角尖里去,拿着一道做错的题目去问老师,洋洋洒洒说了一堆我选择B的理由(比方说,题目可得A,A经复杂的推导可得出B)(实际上选A)。老师反问我:“你有机会这样子和改你卷子的老师解释你的想法吗?”
明白了吗?
不要过度推断,过度臆想。我也是个很有想象力的人,曾经在这上面栽过大跟头,希望你们不要犯和我一样的错。
2.选择具体的选项,不要选择大而空的。
打个比方,A包含B。那么,地理题选B,历史题选A。(真·屡试不爽)
学科之间有差异,方法亦有差异。
3.看起来表述越严谨的选项,对的可能性越大



不看题目,只看选项。C明显表述严谨,涵义复杂,不选它选谁。
4.在两个选项之间纠结的时候,选择一定是对的的那个。
听起来像废话,实际操作可以尝试一下,可能用处因人而异。
本来想今天晚上写完的,还是高估自己的战斗力啦。
还剩最后一部分,非选择题的做法。
答主要给小可爱们说一声抱歉,答主明天要开始上雅思课了,每天八小时的课程,每周休息一天,所以用来写答案的时间会非常非常少。希望小可爱们不要着急,在你们高三开学之前我会尽我所能回答一切有关高中学习的内容的。
评论私信可能也没办法回复了,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爱你们。
—————————更新啦更新啦敲锣打鼓更新啦———————————————
五.非选择题做法
关于非选择题,很多小可爱常常会感到非常非常困惑,“我觉得我答得挺好的呀为什么分就是不高呢?”
一张表情包告诉你们答案。



哈,开个玩笑。我想说的是,非选择题的套路真的比选择题要深很多,很多人到最后非选得分都差不多,差距其实还是在选择题上。所以,不要害怕非选!研究它!藐视它!!干翻它!!!
来,开讲。
1.答案藏在材料和设问之中
别笑,非选最简单的地方就在于此。
设问想方设法地提示你答题的角度,材料想方设法地提示你答题的内容
所以,非选择题考察的核心仍然是:获取信息的能力。
只不过,选择题只需要选出正确选项,非选却要你自己组织答案,于是还需要其它的能力:
联系教材知识的能力、加工转化信息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考问题全面的能力...
但首先,你要打破自己的恐惧,最大化地利用起来题目中隐藏的答案,获取一切对你的答题有用的信息。举例说明。



只看设问写答案系列,简称【送分系列】。
我们来杠关键词,一边杠一边出答案,来。
1、【河流冲积】——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利于茉莉生长发育
2、【平原】——地势平坦便于种植茉莉
3、【地势较高】——利于排水,不易受洪水侵袭
4、【旱地】——土壤不会过湿,利于茉莉根系发育(这一句是文字材料的原话哈)
5、【河流】——离河流近,便于取水灌溉(这一点比较隐晦,不容易写出来,不过前面四点都写到足够给满分了)
好,我们来看一下官方标准答案: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你觉得两份答案放在改卷老师面前,是我写的答案容易得高分,还是写成标准答案的容易得高分?
小提示:此种类型的题目的最大特征是,设问材料的第一句是一句陈述事实/描述现象类型的陈述句,第二句才提出问题。而答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往往都在那第一句陈述句里面。
2.答题核心原则=综合性+区域性
我们先来想一下,高中学了哪三本必修。
必修一自然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
这给我们的答题提示是什么?
(1)综合性
综合性可以称之为地理答题的命脉,无论是分析原因,还是简述影响,是不是大多数时候都既要从自然角度考虑,又要从人文角度考虑?这就叫综合性。
这个最基本的思考角度必须经过训练,成为条件反射。也就是,拿到原因影响类的题目(除非题目限定了自然原因/对社会的影响之类的角度),必须立刻从自然人文出发考虑,双管齐下。
当然,你也许会做到一些题目明明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但答案只有自然角度。要坚持这种做法,因为,一旦答案是两个角度,你只从一个角度写,写得再漂亮,也只有一半分啊!你难道愿意冒这个风险去赌吗?
这一点实在太重要了,我忍不住多啰嗦几句。想考到高分,这种原则性问题千万千万不能犯。









随手举例。
记住,内化为条件反射。
(2)区域性
应该有不少人背过答题模板吧,模板背得滚瓜烂熟大题得分上不去的应该也不少吧。
问题出在模板上吗?Ofcoursenot,问题出在你的打(使)开(用)方式上。
高考地理大题,几乎每一题都会落实到一个具体区域上去。
模板,是普遍性,是共性,
而这个区域,一定有自己的特殊性、个性。
模板有用,但不是万能的,必须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具体分析。
一劳永逸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但这些思考方式一定是有用的。
这一点你看明白了是不够的,要在做题中自己领会每个区域自己的特殊性。
3.积累答题角度简单粗暴举例子。
在某地建水电站的理由?——为什么能(条件)、为什么要(意义,积极影响)
在某地种植某作物的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评价某地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优点、缺点
人口迁入对某地的影响?——对生态、经济、社会的影响
城市化的原因?——推力(农村的缺点)、拉力(城市的优点)
描述降水量特征?——绝对(总降水量)、相对(季节分配)
描述等值线的分布?——一般、特殊
比较两地的啥啥?——相同、不同
…………
其中,自然常从圈层角度考虑——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人文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角度考虑
又及,以上角度可以交叉混合使用,用着开心就好。
4.积累答题技巧
(1)分点
原则性问题。我们老师曾说过,改卷子的时候老师看到答题不分点的小孩都会坚信这不是自己教出来的然后死命扣分...
能写成两点的不要写成一点,鬼知道答案是什么鬼样子的,但多点答题准是没错的。
(2)格式
积极、消极,自然、人文可以写出来,老师一眼扫过去就知道你的答案是全面的,还没仔细看就认定得分一定在一半以上了。
永远不要抱着“我明明都写了是老师没看到都是老师的错”的这种心态,体谅体谅老师从早到晚盯着电脑屏幕改卷子的辛苦(就像答主盯了四个小时电脑,泪水充盈着眼眶...)
格式写得清楚,老师改起来舒服,你得分也高,it\u0026#39;sawin-winthing,何乐而不为呢?
(3)主次分明,要点靠前
答主以前有个坏习惯,拿到题目直接开写。一边写一边想,经常是写着写着才把思路打开,要点都写在答案的最末。吸取教训啊宝宝们!
答题前先简单列个提纲,把最重要的点放在最前面写,事半功倍!
同上,不要有“我明明都写了老师为什么不给我分”的心态,我男神曾经问我:“如果给你两张卷子,两个人答题点都答到了,一个人重点放在最前面写,另一个人前面写了一堆废话重点全在最后,你给谁更高的分?”
以上,每一条都需要你在练习中参透领悟,看懂了是没有用的,学会运用才有效果。
有很多小可爱很好奇我的笔记本呀,给你们贴一些我的大题答题模式吧。
以下,仅供参考噢。




































感谢你们。听到你们说很有帮助我就再开心不过了。
希望你们地理可以考到好成绩,高考可以考去喜欢的大学。
更希望你们一辈子可以喜欢地理,享受地理,多走出去,看看这大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奇妙。
祝福你们。

■高中地理不仅要学,还要学好,最起码80+吧~
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
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话不多说,简单又直接的干货直接get!



一、地理学习方法1、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培养地理想象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