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要多努力才能上清北

有个学校叫衡水二中这里的学生每天三餐只花15分钟
净学习时间超过14小时
每个月只放一天假,每次不超过24小时
每年寒暑假只有不超过两周
没有清明国庆五一假期
除去假期没玩过一分钟手机电脑
这个学校每年有1%~2%的同学考入清华北大
—————以上为原答案——————
其他“努力”表现可以参考另一个衡中朋友的高赞回答,他说的很详细了,衡中和衡二除了某些细节不同,学习模式大体相似。

先放几张母校的图,没错就是这个学校



形似监狱的护栏,防止学生跳楼







图片来自水印



尽管没几个人能考上清北,但口号一定要响亮



将学生“机器化”,英语作文要求手写印刷体这一点师承衡水一中



开会前跑操前也要背书为了精气神必须要把书本举高高了解衡水二中,大家可以登录
www.hsez.net获取相关数据,至今2016级毕业生的真实姓名和录取情况仍然挂在首页

其实我所回答的不是很完善,我只说出了在“河北省”这个限定条件下,在衡水二中的学生基础水平上(生源条件在河北省排第2-3名),每天投入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实际上何止14小时),一个学生能够有多大概率考入清北,而且我要为下面我要说的内容说声抱歉,因为后面我想说一些偏题的东西——万恶的衡水模式。

衡水教育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恶性竞争,它是剧场效应的典型实例,只要有一个学校挑起这种竞争,其他的学校要么参与,要么眼睁睁看着赢家通吃。教育也是一个市场,升学率是学校最好的招牌,在教育市场消费的消费者只会选择升学率高的学校,衡水中学率先牵了恶竞这个头,作了始作俑者,用畸形的高中模式创造了“大跃进”“放卫星”式的高考成绩,破坏了整个教育生态,河北其他学校为了生存,只好纷纷效仿,例如衡水二中、武邑中学、冀州中学等等,就连素以素质教育著称的石家庄二中也未能幸免,在教育方法中多少有衡水的影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哪怕你衡水中学一天学24个小时,清华北大也不会在河北增添一个招生计划,还是招那一两百人,衡中校长觉得自己对高中教育做了贡献,但实际上他只是增加了在河北省考上好大学的难度,把清华北大都揽到一校搞垄断而已,把本就优秀,有很大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优秀学生聚拢到一个学校里,然后让他们如同摩登时代的工人那样进行长时间严酷的应试训练,最后让这些同学考入名牌大学,恕我直言,我真的无法看出其教育的高明之处。
有的人会为这种“努力”的表象进行辩护,认为学生们是“自愿”地刻苦学习,人家愿意多花时间在学习上,自然成绩就好咯,这也有错吗?
有!而且是大错特错!第一,努力不能和机械混淆;第二,选择不能和自愿等同。所谓努力,是以积极的态度和充足的动力为前提,将行动力大量地投入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而衡水的学生,实则是被动重复着学校的指令,一旦指令停止,一切活动也会停止,学校并没有激发学生那种由内生发的“努力”精神,即使有,这种动力也不是衡水模式激发的;学生所谓的“自愿”也是被逼无奈下的选择,而非自己愿意,每天失去14小时的自由,谁也无法坚持到底,他们能苦苦坚持的原因不过两点,第一,有学校的洗脑、高压管制、严酷校规以及来自高考和家庭的巨大压力;第二,学生们心里清楚,这样虽然不科学,但是在这个应试教育大环境下,这招能赢,持续地机械化地训练应试水平,进行军备竞赛,用上一切能够用上的时间、精力、资源,这种战术的采用,衡水无人能及。

可从结果来看,他们虽然在分数上显得过人,但是也如同冷战时期的苏联,看似强大无比,实则经历了一种内耗——首先放弃了娱乐、一切其他特长发展的机会以及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其次大规模持续性地把时间投入到单一的事情上,长期生活在没有隐私的高压环境中,很容易精疲力竭、积弊内损,丧失学习兴趣、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造成性格缺陷、人格扭曲、人际关系破裂乃至抑郁厌世,更甚者会选择自杀,不过这些最可怜的人,往往都在成功者的掌声鲜花和光环下被忽视了,保护他们的,就只剩下一张冰冷的铁网。尽管这些学校内的老师大多关心学生且认真负责,校内也有一定的心理干预机制,但是也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毕竟衡水普遍超量招生,衡水二中一个最大的班级能达到上百人,六科老师无论如何也无法顾及全班,更何况学习任务已经十分繁重,谁又有时间处理这些看不见的问题呢,更多时候是爱莫能助,这种环境给学生塑造出的奇特浮华而又简陋的价值观,有时也令教师头痛不已。



无比细致和严格的校规,管制着学生的一言一行



即使在宿舍休息,也处在监视之中,一不小心就会触犯“律法”可以参考的媒体报道:
衡水二中半年内发生两起跳楼事件

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就是河北高中教育界的肿瘤,上级管理部门腐朽无能不加管制,导致了癌细胞扩散到了全省乃至全国,无数的学校跑到这个教育的重灾区“观摩”、“学习”,模仿这里的教育方式。他们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吗?不是。他们是来学习压迫学生的技巧的。工人是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工具,学生同样是为学校创造价值的工具,而且学生更容易压迫,因为学生和学校同样需要好成绩,这样的利益统一性可以被学校轻易利用:“督促你努力学习,不是为了你自己好吗?”然后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无限地压榨他们,去为学校制造更夸张的升学率,以此召来源源不断的优质生源,源源不断的学费和灰色收入,学生的高考成绩是最好的营销工具,高分是他们最主要的产品,所以学生虽然不领工资,但是创造价值,全体学生都是免费的工人——不受劳动法保护的那种,在学校的生产线、营销部门夜以继日的工作。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衡水要超量招生,为什么养不了那么多学生还要招,为什么要不断地扩建校区校舍,因为人多力量大,倒贴的劳动力,越多越好!这种模式的运营者早就领悟了这个简单的道理——开学校不如开养殖场,教育学生,远远不如简单粗暴地压迫、消耗他们来的实惠——你只需要把学生圈养起来,填喂他们饲料(习题),把他们养的又肥又壮(分儿高)就可以了,毫无技术含量,逛一逛衡水二中的校园你会发现我说的并不过分,这里的学生没时间自顾,蓬头垢面者大有人在,10个人甚至14人住一个宿舍,吃饭用的都是大脸盆,平均60个人共用一个自来水管。再加上随处可见的“兽栏”防止你逃跑或自杀,学生们活的可以说和动物无异。在衡水老板们的运营和“改革”下,一所所承担着立德树人任务的普通高中,都变成了高考培训的商业机构以及养殖场。所以如果你不幸生在河北,你只能怪自己命不好了,毕竟这种商业模式在省内目前是无敌的,它毕竟吸着几万河北最富足家庭培养出的最优秀的学生的血。更可怕的是这种“教育”模式的扩散现在还有全国化的趋势,除去一些发达地区,衡水模式无往不利,任何中学的升学率在衡家军面前都不堪一击。



每年来到衡水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着清一色校服的学生犹如动物园里的动物供人观赏、拍照



云南衡水实验中学祝贺衡水中学“没有对手”还有一些人……会说一些为这种教育模式辩护的话,像衡水是寒门唯一的机会,穷人家的孩子只能这样了之类的话,我只想问一句那之前没有衡水中学的时候,河北省的穷人孩子们就无路可走了吗!?难道天不生衡中,河北万古如长夜?全国只有河北有衡中,那河北的寒门子弟是全国最幸运的寒门子弟?
认为衡水模式是寒门斗豪门的武器,这种想法未免太过荒唐,衡水系列中学已经今非昔比,不要以为穷人的孩子能轻轻松松地进入衡中这样的超级中学,除了本地招收有限比例的学生外,河北的超级中学招收外市县学生,只招收河北部分优质初中的前十名乃至前三名的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源条件如何能批量培养出700分、720甚至730分的高考怪兽?如果一名同学想要进入超级中学却没有这么优秀,就只能选择掏腰包“赞助”学校了,所以事实是,就连这条如同罗马斗兽场般的道路,也是被少数人霸占着的,河北的寒门更加凄惨,因为高中的教育资源都被超级中学垄断,他们与衡水的分数差距,只会一天天地被拉大。



图片截图自图中公众号
甚至就连河北的“豪门”也因为衡中苦不堪言,他们的孩子本可以上本地较好的公立中学完成高中学习,但是现在不得不背井离乡去衡水参与“竞技场”。在河北,衡水这条路已经不是无奈之选,而是优质大学的“必经之路”。

固然无论怎样学习都是天道酬勤的事,但是万事都要讲个度,正所谓过犹不及!衡水这种状态明显已经不能称之为努力了,而是偏执,执着于清北,执着于名校,不顾一切不计成本地制造吓死人的分数,吓死人的升学率,三年来一切活动只围绕高考考纲展开,目光十分短浅,学生对社会现状、对各个行业、专业一无所知,没有任何的职业生涯规划,志愿填报只顾是不是清北复交,选大学牛字当头,为了母校的清北人数和父母的面子,因为选择喜爱的专业舍弃清北转报其他学校就是大逆不道,但是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就能改变命运了吗,在题海傲游了三年的他们能适应大学生活吗?他们的社会经验、社交能力和情商能够支持他们走出高中吗?更换了学习模式的大学学习他们还能继续如鱼得水吗?毕业以后他们就能实现阶级跨越了吗?大学四年毕业后,学生们心中自然会有一个答案,接受现实是很多衡水学子的人生第一课。但是衡水的学校们不会考虑这些东西,他们只能看见自己的“光辉业绩”——生产了无数的清华北大。即使这些产品可能始终没有融入清北,清北也没有记住他们。
——在清北这样的顶尖学府,学生个个身怀绝技,试问走入清北的学生谁无高分,若是除此之外一无是处,那恐怕考上清北,就是这个人的“人生巅峰”了。

有一部分人会说,我就是衡水毕业的,或者我有个同学也是衡水毕业的,考上了985211不说,现在也没什么心理问题,人很好综合素质也很高,哪有你说的那么恐怖,完全不必担心他们适应社会啊。对此,我表示,我很佩服这些人,而且我也承认,衡水模式并不是一个人才都不出,能够承受那种压力,吃得下衡水的苦,已经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了。但同时我也深深地表示遗憾,你被幸存者偏差蒙蔽了双眼,你只看见了优秀的自己和优秀的大神们,可你看没看见在路上陪你的,还有成千上万的衡水学子。一马当先,一骑绝尘,折桂夺魁的终究是少数,老师们关爱,同学们羡慕,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优秀者的身上。也许你天生适合在压力中战斗,你却忘了,这世界上还有人只喜欢在轻灵中起舞。学习始终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仅限于一部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那些学习之外的生活权利,应该还给学生们,那些时间如何支配是学生的人权,他们愿意学习自然可以学习,但是如果他们想在床上坐一会儿想吃一根雪糕或是想看一会儿《基督山伯爵》,学校也不应该全校通报批评他们。至于那些说出不必担心他们能不能适应社会的人,可谓是蛇蝎心肠,且不说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一个人就算判了三年有期徒刑,出狱后也未必就不能适应社会了吧!难道非要等到衡水全部毁掉学生的社会功能以后,我们才能批判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