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人在北京生活是一种咋样的体验( 四 )
后来我来北京读大学,就发现,我的两个北京舍友家庭条件完全不是我印象里的富家小姐,她们周末放假挤地铁换乘回家,再坐上几个小时的车回学校。有一回我买了个迪奥的粉底液,又在大悦城的丝芙兰买了只睫毛膏,我室友看到说:好贵哦!你买这么贵的?
我心想:不是吧?你们是假的北京土著吗?
我的俩室友在消费上都挺节省的,甚至有点抠的样子(不是对我,是对她们自己)。
在北京期间还认识一个本地的姐姐,住在东城区白桥大街那边,全家五口住一起,上有老下有小,每天都很拼在工作,所以,真的不是北京人有了房子就不认真工作,这是偏见。部分北京土著,虽然她们家里面是有套房子没错,但真的就只有房子而且是刚需,不可能卖掉变现,手里面的存款几乎不多,女孩子偶尔买点奢饰品贵货什么的,也得刷信用卡还款。
况且也不是所有北京土著都能去国企体制内,大部分人还是得去私企苦哈哈地坐在格子间敲键盘。既然投了简历就说明十有八九是真心需要这份工作来赚钱,结果真正需要这份工作的土著却为“北京人都懒”去背锅
一些北京本地的中产,体制内的,家里拆迁几套房的土著,当然不会受到什么利益影响。但是这种“北京人懒”“不招北京本地人”的言论,会直接影响那些真正需要找工作养家糊口的北京土著,这部分老实巴交的北京土著,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条件和社会资源都很普通,被一线城市的高压生活所裹挟。
北京人歧视排外什么的,我真没啥多深的感受,当然可能和我那时的生活环境有关,我当时的接触最多的就是学校和公司,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都比较单一不复杂。但说句良心话,我在北京念大学加工作的那几年,遇见的骚扰纠缠都不是北京口音的。
我北京舍友常常在大望路B口换乘地铁,然后总被那里的陌生男性纠缠,我上大学的时候,大望路B口总聚集着一帮的年轻男子,也不知道这帮人到底干嘛的,我的好几个女同学,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补充更新一下关于大望路b口:
好几年前,大学期间,没少听舍友和同学抱怨这个大望路b口,都说在那被纠缠过,被拦下。我们宿舍北京的姑娘,她被拦可不是一次两次了,其他同学也遇到过。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家都不想去大望路那边,除非有男同学结伴同行。
我在大望路b口没遇到过,但在崇文门新世界和搜秀城遇到过,常年有人在这里推销,专挑独行的女生拦,但还比较文明,不会进一步纠缠。
最气的一次是我和舍友去西单逛街,遇到一个过来推销的男子,我们拒绝了他,他不走,上前一步对我说:你头发真长啊!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摸了一把我的马尾辫,走掉了。。。。。
像我和我舍友们,平时看着挺活泼开朗,其实骨子里都很软弱,都是老实巴交的学生。在外面遇到这种事情不敢正面杠,尤其是独自出行的时候,只能惹不起躲着走。
不知道几年过去了,这种情况好点没有?
■就说摇号吧,摇号以前我劝我舅舅家的哥哥弟弟要买车,他们买了吗?没有!之后怎么样了?开始摇号了,我就告诉他们,你们死了这条心吧!二环内,原则上不增加一辆汽油车,你们就老老实实的吧。
09年我买了一辆车,没摇号。之后,两个人上班,一个北五环,一个南六环。再也摇不上号,我也就又买了辆外地车,然后搬家六环外住了。研究政策,然后凑合活着。
明年怎么办?也只能再回南二环,坐地铁了。
【作为北京人在北京生活是一种咋样的体验】北京人的特点其实是挺怂的,怎么都能活。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我眯瞪着。
■北京孩子见面打招呼:你高中哪儿的?初中哪儿的?小学哪儿的?诶你认识谁谁谁吗……——————————分隔线——————所以谁来解救一下我这个大龄单身北京女青年呢
■从小在二环里长大,西城的,跟这儿活三十五年了。
先说说我记忆中北京的四季。
家里是小老百姓,挤在大杂院里,家里三口人儿住14平米的小屋,进门就是床。
春天印象最深的是院子里闹猫,发春的猫夜里像婴儿啼哭一样嘶鸣。而就在春天,我家纸糊的顶棚,最容易闹耗子。耗子跟上面跑来跑去,声音听得清清楚楚,那时候我小,特害怕老鼠从纸糊的顶棚上掉下来咬我。可没办法,怕归怕,还得跟这儿活着。
夏天最深的印象是夜晚邻居街坊都跟胡同里一坐,抬头能看见星星,胡同里一刮风特凉快,大伙儿抱着白瓷缸子侃大山,我小,常听大人聊鬼狐仙怪而着迷。
秋天印象最深的是胡同里的鸽子哨,胡同里有人爱养鸽子,时不时跟养猫的邻居骂街,但骂归骂,秋高气爽时仰头望着澈亮的蓝天和空中的鸽群,听着由远及近,又慢慢消散的鸽子哨,就是童年秋天的感觉。
冬天最深的印象就是生炉子弄蜂窝煤,家里特别呛,但深冬时放在炉子边上的烤白薯,撕掉那层烤焦的黑皮儿,露出里面金黄的心儿,就能感觉到冬天没那么冷。
再说说高考。
我不傻也不机灵,上不了清华北大,但凭着二杆子的愣劲儿学,还是上了大学一本线。
回想起来,高考备考阶段挺累的,我听过很多人说自己高三都是在网吧一路玩上大学的。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吹牛逼,但我身边的发小反正也是每天晚上回家复习写作业,虽然不至于每天12点吧。但我觉得大家压力还是不小,打心里挺羡慕那些高三就打算出国留学的,不用承受巨大的高考压力。越是穷孩子,越害怕考不上大学。
高考那天,骑自行车去四中边上的一个中学,大夏天晒得我满头是汗。感觉骑车这事就从来没这么累过。后来才发现车胎给晒暴了。
高考完最后一天,考完外语走出来。心中如释重负,迎面就走来一叔叔,手里拿着大红纸跟我说给我送福气。谁都爱听好话儿不是么,送福气还不顺手接过来。我把大红纸接到手里一看——北京福气复读学校。我CNM!所幸后来顺利上了第一志愿。
再说工作吧,工作十多年了。印象最深的是,同事不爱说“您”这个字。大多同事都是外地人,还有一些外国人。不管跟谁比,都不算懒的。手脚勤快,但笨嘴拙舌。跟酒桌上不会口吐莲花,只会闷头吃菜。同事说我不像北京孩子,我想说,其实北京孩子不是都会都爱耍嘴皮子。
不是北京孩子都是京百万、都躺着房子站着地。人到中年,夜里会时常失眠,一想起没能给父母买上楼房住,心里就憋屈。让爸妈天天还要去公厕排队,还要挤在一间房子半间炕的小平房里。心里就难受,可我买不起房子,也摇不上号,是废物。
三十多年过去了,北京还是那个名儿。崇文宣武没了,我爸跟我都上过的小学校给拆了,胡同里的大槐树给砍了。小时候记忆里的大多物件和景儿都变了。
马路上都是人、都是车,地铁里、公园里、医院里都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建设北京的人,真好!热闹!
有一年自己在日本长时间出差,夜晚跟河边溜达听到蛐蛐的叫声,一下子想家了,想北京了,想春天院子里槐花的甜味,想夏天护城河边捞的黑泥鳅,想秋天抬头仰望的鸽子群,想冬天院子里飘落的雪花……
我的北京,是那个回不去的北京。现在的北京,是那个名儿,不是那个地儿。
- 为啥很多外地人在北京的地界混,却又歧视我北京人,这是啥心态
- 北京买车,可以在北京当地上广东的牌吗
- 北京小米总部门禁卡收费吗
- 马上毕业本科生,北京19W和苏州16W的工作,咋抉择?
- 北京八大胡同当年是咋样一番盛景是咋形成的
- 「北京有 6000 『中介业主』手里有 300 『间』房屋」的说法真实吗
- 北京最好的皮肤科医院是哪家
- 医疗水平和资源 上海和北京哪里更好
- 北京冬天骑电动车上下班靠谱吗
- 你们谁用过北京广信康伤疤恢复的药,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