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一个17岁少年决定从事职业电竞( 四 )


和俱乐部签的合同一年以后到期 , 钟鸿森也在思考未来的出路 。 做了两年职业电竞选手后 , 他发现“边际效应在递减” , “比如我17岁时 , 第一个月领5000块 , 我很开心 。 第二个月就只剩一点喜悦了 。 第三个月觉得就这样 , 感知会越来越少 。 新鲜感已经没了 , 现在我只是把它当成一份工作” 。 当接触到电竞行业的分支 , 看了从比赛现场的导演、制作人、裁判 , 到幕后选手、俱乐部经理、领队、教练等一整套系统是怎么运作的之后 , 回归现实 , 钟鸿森对自己有个大致的判断:自己或许并不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 “我本来就比较内向 , 不喜欢跟别人交流 , 所以这些工作其实不适合我 。 ”
他开始对金融感兴趣了 , 打算退役后不再续约的话 , 往金融和做生意的方向发展 。 过去那个高中辍学后打算去父母公司帮忙的男生 , 现在变得“不太想依赖父母 。 自己创业也好 , 搞别的也好 , 喜欢自己搞” 。 但一切仍是未定的 , “如果以后觉得这条路也不是特别喜欢 , 还有机会再换另外一条路走” 。
打职业电竞的决定就像人生路上旁逸出的一根枝丫 , “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 , 这是正常人一辈子该经历的东西 , 是比较常规的 , 而我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种 , 可能经历的和得到的也会比他们多” 。 从学校退学出来的这两年 , 通过和来自不同阶层背景的人接触 , 钟鸿森开始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 他想 , 未来的某一天 , 自己一定还会重返校园 。 “打职业电竞也好 , 上学也好 , 做金融工作也好 , 我都可以去尝试 。 年轻的时候 , 失败无所谓……我一直觉得 , 选择工作时能遵从自己热爱的东西 , 是一个人最幸福的事 。 ”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编辑:刘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