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地产|我也成了大树,长大后


壹地产|我也成了大树,长大后
文章图片
2010年11月11日 , 是腾讯成立12周年纪念日 。 这是整个腾讯度过的最艰难的纪念日了 。
当时3Q激战正酣 , 舆论一边倒式的指责 , 让每一个腾讯员工身心俱疲 。 马化腾无疑是压力最大的人 。 一个月后 , Pony做了著名的“马八条”演讲:
互联网将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而存在 , 他将融入传统产业之中 。 也就是说 , 产品和服务是最重要的 , 而不是渠道了 。
这可能是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 第一次被提出来 。 它诞生于危机中 。 做出这番互联网行业的预言后 , 腾讯便依靠资本和流量两大杀器 , 开始了第一次重大战略转型 。
接下来的时间里 , 腾讯投资了800多家公司 。
在“吃”这个领域 , 他们押中了美团;在“买”这个领域 , 他们押中了拼多多;在最令互联网公司头疼的住这件事上 , 他们押中了贝壳找房 。
昨天 , 贝壳提交了上市后的三季度财报 , 这可能是一份鼓舞所有投资者的成绩单了:
前三季度总成交额超过两万亿;
营业收入205亿元;
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18.58亿元 。
贝壳2020年前三季度的累计GTV、收入和经调整后净利润 , 全面超过了2019年全年 。
无论在存量房市场 , 还是新房市场 , 贝壳都取得了胜利 。
仅仅是第三季度 , 贝壳存量房GTV就达到了5761亿元 , 新房交易GTV为人民币4207亿元 。 任何一个数据 , 都可以让他们跻身一线房企的行列 , 平台的力量 , 再次显现出来 。
贝壳IPO时喊出的双网双核确实让人看到了实绩 。
最重要的是 , 他们盈利了 。
WeWork的财务窟窿 , 让孙正义跌下了神坛 。 瑞幸咖啡的亏损和造假 , 让所有中概股蒙羞 。 创业公司这几年遭遇的最大的信任危机或许就是 , 这个生意到底赚不赚钱?
还好 , 上市不到一百天 , 贝壳交出的这份成绩单 , 没有让投资人失望 , 孙正义也终于做对了一次选择 。
美国的投资者也对这家来自中国的创业公司表达了认可 。 贝壳的股价 , 从30美元一路冲刺到70美元 。 总市值大概5000亿人民币 , 这个数字约相当于1.5个百度 , 五个360 。
到三季度末 , 贝壳的门店数量是4.4万家 , 经纪人数量是47.7万 。 一个庞大的网络 , 已经形成了 。 很重要的一点是 , 这些门店和经纪人 , 来自于不同的中介品牌 。
这既是商业的胜利 , 也是主义的胜利 。
过去左晖所主导建立的楼盘字典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 , ACN合作网络、合作大于竞争这样的理念 , 终于换来了认同 。 现在看起来 , 中介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
前几天 , 左晖在三亚的新经纪峰会上说 , C端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大 , 并将倒逼开发商和平台做出相应的调整 。
在贝壳找房CEO彭永东的口中 , 这种调整似乎不再是连接100个中介品牌、10万家门店、100万经纪人这样的规模追求了 , 而是一些更细微的事情:
率先推出3天无理由退房服务承诺;推出针对租赁业务的VRLite解决方案 , 使得全景相机、手机都可以完成VR录制 。
最近 , 他们还把复杂面签、信息搜集填写、材料签署等贷款面签流程线上化 , 三成的贝壳商业贷款使用了这项服务:
平均贷款面签时长缩短五分之一 。
双十一那天 , 左老板还和链家、贝壳三百多位老员工 , 捐赠了1900多万股进入贝壳仲益互助计划 , 这些股票算起来价值29个小目标 。
这项仲益计划就是面向遭遇疾病、意外和家庭困难的贝壳经纪人和其家人开放的 。
说白了 , 中介行业的品质和服务 , 就是要对客户好 , 对经纪人好 。
腾讯投资链家 , 是在四年前 。 那年 , 江苏省质监局发布了2016年十大服务行业公众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
家居装修、房产中介等10大行业中 , 排在前三位的是通讯与网络服务、幼儿园教育、汽车4S店 , 排名垫底的是房产中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