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元降至700元集中采购 心脏支架降价惠民( 二 )


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冠心病患者植入心脏支架 , 他们的生命质量因支架得到改善和提高 。 小小支架 , 撑起了患者的新生活 。
冠心病 , 通俗地说 , 就是给心脏运送养分的冠状动脉阻塞或是狭窄 , 导致心绞痛、心肌缺血等症状 , 俗称心梗 。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搭桥手术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三种方式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就是心脏支架介入手术 , 主要是通过导管将冠脉支架放入冠状动脉中 , 支撑狭窄的部分 , 达到恢复血流通畅的效果 。
1986年 , 法国医生雅克·皮尔和乌利齐·西格瓦特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冠状动脉支架手术 。 因其疗程短、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 深受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
在临床应用中 , 心脏支架不断改进 , 从裸支架到药物支架、可降解支架 , 材质不断进化 , 性能也越来越优化 。 目前 , 心脏支架介入手术已被公认为一种安全的常规治疗方法 。
心脏支架诞生后10余年时间里 , 我国患者用的心脏支架一直依靠进口 , 价格奇高无比 。 再加上手术时辅助材料、检查费用 , 装一个支架就像买一辆小汽车 。
1999年 , 我国终于生产出了自己的心脏支架 , 价格有所下降 。 但进口的支架单价仍要两三万元 , 加上很多患者不只放一个支架 , 心脏支架仍显得高不可攀 。
近年来 ,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断升高 , 总病例数高居世界首位 , 需要放心脏支架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 ,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 患病人数为2.9亿人 。 2016年 , 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 , 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 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 2013—2016年 , 冠心病患者平均植入支架数基本保持在1.5个左右 , 病例增长率为13% 。
因过高的价格 , 放弃植入心脏支架 , 选择保守药物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 。 对放弃植入支架的患者来说 , 堵塞的冠脉血管像定时炸弹 , 时时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
医改啃下“硬骨头”
高值医用耗材跟药品不同 , 没有稳定的结构 , 很难设计类似于药品一致性评价的制度体系
2020年11月5日 , 是国家组织心脏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开标的日子 。 离开标时间还有两小时 , 很多企业代表已经在会场外焦急地等待 。
看似平静的会场 , 酝酿着巨大的改革波澜 。
这是我国第一次对价格高昂的高值医用耗材进行国家级集中带量采购 。 高值医用耗材跟药品不一样 , 没有稳定的结构 , 很难设计类似于药品一致性评价的制度体系 。 虽然用量越来越大 , 但因标准不一 , 难以比质比价 , 给采购带来难度 。 业内普遍将其视为改革的“深水区”、难啃的“硬骨头” 。
从去年4月到今年11月 , 国家医保局开展了大量调研和市场分析 , 鼓励地方试点 , 明确一品一策集采原则 。 他们筛选后发现 , 技术较成熟、替代性较强的心脏支架较为合适 。 其中 , 具备铬合金、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两个特征的心脏支架 , 在临床上比较先进 , 被确定为集采产品 。 招采规则设计为按产品注册证招采 , 由医疗机构自主报量 , 发挥集中和带量的规模效应、联动效应 , 让企业自主降价 。
上午10点 , 企业申报产品价格信息开标 。 按照规则 , 入围价格必须小于市场最低申报价的1.8倍 , 高于最低申报价的1.8倍的必须低于2850元 。 2850元熔断价来自于去年江苏省试点的带量采购中最低申报价 。
之所以确定这个申报价格范围 , 是因为国家医保局在前期调研中发现 , 我国药物洗脱支架的价格高于国际上其他国家水平 。 一些国家在没有开展集中采购的情况下 , 相同品牌的支架价格也就是2000元左右 , 开展带量集中采购的价格降低到1000元 , 甚至更低 。
精心的规则设计之下 , 价格成为唯一比拼的砝码 。 在国家级集中带量效应的威力下 , 中选产品均报出了低于千元的价格 , 大多集中在700多元价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