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壳牌只剩“壳”,能源巨头“搬家改姓”,英国在挖欧洲墙角路上狂奔( 二 )


2020年6月11日 , 在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前半年 , 这家全球巨头宣布放弃沿用90年的英荷双总部模式 , 将全球总部定在伦敦 。 该集团发布的公告称 , 他们为此进行了18个月的全面审查 。 也就是说 , 在赶走荷兰管理层后 , 联合利华就立即着手谋划将总部全部搬到伦敦 。 这次集团股东、高层再无异议 。
联合利华离开荷兰后 , 很快就传出了壳牌会追随其后的消息 。 在壳牌身上发生的事情与联合利华身上发生的如出一辙 。 一个月前美国资本Three Point入股壳牌 , 呼吁将其分割成两家独立的公司 , 紧接着壳牌就宣布 , 去掉“荷兰皇家”名头 , 取消英荷双股权结构 , 彻底与荷兰说再见 。 新上任的壳牌董事长英国人安德鲁-麦安哲解释说 , 更简单的结构将使壳牌加快跨期战略的实施 , 同时为股东、客户和更广泛的社会创造价值 。 同时进行的是 , 壳牌高层的洗牌 , 原热门CEO候选人魏思乐已经离开公司 , 取代他的是一个澳大利亚人 。
最终的决定还取决于12月10日在鹿特丹举行的股东大会 , 壳牌是否保留荷兰基因 , 得看能否得到75%的股东赞成 。 考虑到此前美国资本入局 , 英国董事长敢提出这个提议 , 想必已是成竹在胸 。
很多人可能会说 , 联合利华和壳牌入英国 , 不过是商业操作 , 为的是追求更多利益 。 追求利益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 对于任何一个跨国集团 , 双股权结构本来就意味着更多的掣肘 。 但问题是 , 为什么不是荷兰而是英国 。 相比与欧盟因为“脱欧”闹僵的英国 , 荷兰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
这又要回到国际局势之上 , 英国“脱欧”之后 , 就成为了美国的死忠 。 而从特朗普时期开始 , 美欧之间就龃龉不断 , 欧盟甚至叫嚷着要建欧洲军 , 企图摆脱对北约的依赖 。 如何掌控欧洲是美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 卡夫亨氏收购联合利华就发生在脱欧谈判开始前一个月 , 这个时间点 , 很值得思考 。 不过美国资本收购失败 , 英国政府也是出过力的 , 英荷双方都想要这个影响全球无数人生活的巨头成为自家公司 。 最后英国人笑到最后 , 对美国来说 , 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结果 。
相比联合利华的“搬家” , 壳牌迁往伦敦则更为彻底 , 尤其是抛弃双股权制 , 壳牌将完全成为英国公司 , 已经很清楚能看到美英联手在坑欧洲 。 从英美自身来看 , 今年的能源危机之下 , 英国首相约翰逊和美国总统拜登在紧盯着能源产业 。
英国方面 , 英国各大城市的缺油早几个月就爆发了 , 而美国方面 , 面对油气价格上涨 , 民主党内部已经在施压拜登 , 要求他采取禁止石油出口等措施 。 拜登已经开始对本国能源企业动手 , 要求彻查“市场操纵”行为 。 壳牌寻求入英 , 既是美英自己的利益所在 , 又是对欧盟的打击 , 在尝到了甜头之后 , 英国对于挖欧洲墙角这事 , 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
挖欧洲墙角还不算 , 英国又再次显现了自己“搅屎棍”的本色 。 波白难民危机、北约黑海军演 , 俄欧之间已经剑拔弩张 。 壳牌宣布入英决定的同一天 , 约翰逊再添一把火 , 将战火引到北溪-2号上 。 他发出“警告”说 , 欧洲必须要在俄罗斯天然气和捍卫乌克兰和平之间做出选择 。 就在今天(18日) , 德国能源监管机构宣布暂停对北溪-2号天燃气管道项目运营的认证审批 , 虽然德国再三强调此举是正常程序 , 非受政治影响 。 但在当前的局面下 , 这种解释实在显得苍白无力 。 欧洲天然气价格应声大涨 。
与此同时 , 白俄罗斯宣布 , 通往欧洲多国的原油管道“临时维修”三天时间 。 眼看欧洲能源战已是一触即发 。 怎么看 , 最后倒霉的都只会是欧盟 。 内有波兰不断制造事端、外有英国煽风点火 , 再加上乌克兰这个沉重的“民主”包袱 。 美国对欧盟的手段还没用出来多少 , 欧盟已然招架不住了 。
英荷之间的企业争夺战 , 说白了还是英国“脱欧”的后遗症 。 为了保住自身利益 , 英国必然会用尽一切办法挖欧盟的墙角 , 并且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 只是不知道双方下一个利益争夺点会落在何处 。
【英国|壳牌只剩“壳”,能源巨头“搬家改姓”,英国在挖欧洲墙角路上狂奔】荷兰之前还想吸引伦敦金融业 , 到头来 , 自己先失去了两个世界级巨头 。 英国这波挖墙脚的行为 , 不比美国抢法国潜艇订单那事儿结的仇浅 。 据悉 , 荷兰议员已经提议加快推出一项“退出税” , 以惩罚壳牌、联合利华这些企业 。 看来 , 这事儿还不算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