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陈文辉:对新金融企业的监管上应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 二 )


二是核心业务逻辑的改变是新势力得以挑战传统企业的根本原因 。 品牌汽车厂商经过多年工艺积累 , 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方面建立起很高的技术壁垒 。 但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 , 电动机取代发动机 , 传统厂商丧失了“护城河” , 与造车新势力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 更重要的是 , 新能源汽车一改传统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定位 , 在电动化的基础上推进数字化 , 以海量数据为驱动 , 不断提升汽车的设计、制造水平 ,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利用机器学习 , 不断完善算法和模型 , 逐步实现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高级智能 , 将汽车打造成出行中的人工智能助手 。 因此 , 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只是用电动机和电池替代了发动机和汽油 , 并没有改变汽车的定位 。 作为既得利益者 , 颠覆现状就是革自己的命 , 对此传统车企既没有动力 , 也没有能力 。 因此 , 这种转型只能局限于个别部门 , 很难在全公司推行 。 反观造车新势力 , 创业者多来自互联网行业 , 坚持互联网思维 , 不受既得利益束缚 , 建立起符合智能汽车制造的组织架构 。 回到金融行业 , 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 数字经济时代 , 数据成为主要生产要素 , 将替代资本成为金融业核心资产 。 传统金融的业务逻辑是“客户找钱” , 资本是稀缺的 , 金融机构占据优势地位 , 风控核心是防范 , 客户只有提供满足金融机构要求的增信措施 , 才能获得金融服务 。 而新金融的业务逻辑是“钱找客户” , 风险控制更强调信任 , 只有在海量数据基础上 , 运用科技深度分析 , 才能以极低的成本精准找到最需要钱且在未来有能力还钱的客户 。 新金融企业脱胎于互联网 , 利用互联网生态产生的海量数据 , 不断优化升级风控模型 , 如今已在面向消费者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领域独占鳌头 。 未来三至五年是产业互联网大发展时期 , 新金融必将顺势进入工业领域 , 对传统金融产生巨大的冲击 。 这一过程可能比汽车行业电动化变革更加迅速猛烈 。
当然 , 两者也有一定区别 。 金融业务是强监管行业 , 新金融企业开展相关业务都需要监管部门同意 , 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未必像汽车行业一样发生颠覆式变化 , 更有可能选择新老合作的渐进式路径 。
金融产业数字化的几点思考
首先 , 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必须从整体上规划 。 金融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仅银行业资产规模已超过300万亿元 , 是我国GDP的3倍 。 若金融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 ,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都将产生严重后果 。 面对新金融的迅速发展 , 监管部门应统筹考虑风险和新金融发展需要 , 制订整体规划 , 必须兼顾新金融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 , 鼓励双方各取所长 , 紧密合作 , 稳步推动金融业转型发展 。
其次 , 在对新金融企业的监管上应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 。 一方面 , 中国数字经济取得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 。 互联网发展初期 , 政府采取了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 , 客观上降低了企业收集数据的成本 , 加快了平台企业形成 , 促进了新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和成熟 , 因而诞生了像蚂蚁、微众等一批具备竞争力的新金融平台企业 。 另一方面 , 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 , 政府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金融创新需持审慎态度 , 对于类似P2P的风险要在早期识别并快速响应 , 防止局部风险事件演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
再次 , 传统金融转型需要加大力度 。 要认清新金融和传统金融的本质区别 , 思维要积极转变 , 结合自身优势开拓新业务 , 从被动的“效仿者”转变为主动的“创新者” 。 当然 , 考虑到目前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体量过大 , 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 , 实现全面转型存在一定难度 , 因而可以考虑分拆出专门的机构部门 , 开展新金融业务 , 以“另起炉灶”的方式实现机构内部的自我“革新” , 在制度和执行上有利于打破传统惯例限制 , 在风险上独立于传统主体也有利于“风险隔离” 。 取得显著效果后逐步将传统业务装入新的实体 , 从而实现传统金融机构的稳步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