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书法|隶书该如何去欣赏?( 二 )


隶书的演变
隶书的演变过程称为“隶变” , 隶变承前启后 , 对草书和楷书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
隶变的影响
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书法文化事件 。 发生隶变的内在动因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对文字应用的要求 。 “隶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字形结构的变化 , 既是对正体篆书字形结构的改造 , 这种改造的主要方向是简化;二是书写方式的变化 , 既是改变原有正体篆书的书写方式 , 这种改变的主要目的是简捷流便” 。 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构成了隶变过程的核心内容 。 在这里 , 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 , 不光为了书写速度的提高 , 同时因其蕴涵着内在的书写运动态势更加符合人的生理运动轨迹 , 才使隶书在秦汉之交随着政治的更替最终彻底代替篆书而获得普遍应用的 。
就书法而言 , 隶变完成了以下篆隶转换:
1.摆脱篆书字型结构的凝固化束搏而走向隶书线条时空运动的抽象化表现;
2.线条由篆书委婉的弧笔变为险峻的直笔 , 曲折处由篆书的联绵圆转变为转折的方笔 。 隶变标志着汉字相形性的破坏和抽象符号的确立 , 使汉字由古文字体系向今文字体系转换;同时也标志着隶书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最终形成 。
大众书法|隶书该如何去欣赏?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作为人的规范意识 , 又必须对这种新的字体和书体加以规范 。 于是 , 就有了汉末高度规范的八分书出现 。 所以我们说 , 所谓的隶变过程 , 就是篆之捷所产生的新的书体继而对这种新的书体加以规范建构的过程 。 而作为书法 , 隶书的美就存在于这历时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 。
隶书艺术的形成
隶书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形成 , 不是东汉的高度规范和成熟 , 而是存在于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 。 在这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 , 有着实在太多的书法文本需要我们加以解读和认知 。 《张迁碑》的质朴奔放、浑厚博大 , 《曹全碑》典雅华美、俊秀温润 , 使我们看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结体和不同审美取向的东汉经典刻石文本书法 。 这是东汉正大的文化气象和文人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自信的书写流露 。 特别是《石门颂》潇洒自如的波挑 , 体现着文人回归大自然书写的开放情怀 , 加上民间工匠的契刻 , 又为《石门颂》置入了民间的质朴意味 , 铸就了《石门颂》既有原本隶书的质朴随意 , 又有人文情怀流露的独特艺术魅力 , 显示出《石门颂》不拘一格的奔放品格、以及阔大的自然气象 , 成为历代书家关注和借鉴的经典范本 。
然而 , 东汉刻石所表现出的典雅、华美、庄重、整饬只是一种完整的、华丽的美 。 如果没有原始隶书的质朴和简淡元素灌注其中 , 那么这种美又是虚伪的、造作的、没有感情的 。 如果东汉刻石典雅、华美、庄重、整饬的基础上置入隶书原本的奔放、流畅、阔大的审美气象 , 那么书法就会有一种大自然的淳朴和广阔气象 。 而这种美才是更接近生命本真的美 。 因为隶变过程中的很多随意性书写看似很朴拙、很简淡、很平凡 , 而实际上却蕴涵着无穷的美学价值 , 是人的生命系统中的真实流露 。
大众书法|隶书该如何去欣赏?
文章图片
认识是继承的前提
所以 , 发掘两汉隶书的美学实质及其背后所含盖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是我们持续关心的内容 。 同时 , 它也应该是我们完成隶书的时代性突破和发展的前提和理论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