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从“双11”看中国经济新力量( 三 )
与此同时 , 新技术也在“加持”新业态 。
今年“双11”期间 , 3D实景购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家电、家装、手机等商品品类 , 覆盖总商品数6000余款 , 消费者不仅可以360度查看商品外形 , 甚至可以操作打开冰箱门 , 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摩托车等还可以听到发动机音效 。 3D购等新体验 , 让线上购物变得更“身临其境” , 带动了家居等行业的更大爆发 。
“过去家装电商做不了场景化展示 , 消费者仅仅看商品照片 , 很难下决心购买 。 现在3D购物解决了难题 。 建立3D线上展厅 , 相当于把一个门店覆盖至全国 , 让逛的人更多 。 ”顾家家居相关负责人表示 。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看来 , “十四五”我们要建设现代化国家 , 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数字经济发展 。 过去十年间 , 数字经济已为国内大循环创造了强大市场动力 。 一些传统商品在互联网上被赋予了新价值、新内涵、新面貌 , 变成了新产品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教授认为 , 这些新品牌的成长不是个案 , 而将成为一种现象 , “数字技术会打开一扇门 。 ”
在张勇看来 , 今天中国具备了诞生新一代品牌的完整条件 , 包括产品研发的创新能力、数字技术、数字化营销、市场、供应链的力量 。
“双循环”激发内需澎湃动力
数百万商家的努力 , 数千万快递小哥的付出 , 亿万“剁手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汇聚成一场中国内需的大爆发
“23.21亿单!”11月11日24时 , 2020天猫“双11”物流订单总量定格 。 在中国内需市场强劲增长驱动下 , 全球各地 , 一张遍及数百个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网络已准备就绪 。
在东南亚多个国家 , 中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系统替代了当地半自动半人工模式 。 包裹在这些国家间流通 , 因为有了统一技术语言 , 实现了“出入境免签”待遇 。
位于“欧洲心脏”比利时列日的超级物流枢纽 , 近日迎来了一批自动化分拣线 。 这种中国物流的“黑科技” , 在当地并不多见 。 它们可以大幅提高中国运来的大包裹向欧洲各国分发的速度 。 从列日枢纽开出的数百辆卡车 , 可以把商品送到1900多个城镇 。
“双11”前 , 这张区域性的卡车网络覆盖范围已扩大到欧洲17国 。
“今年‘双11’使用的飞机数量 , 见证了疫情发生以来首个‘双11’的强劲增长 。 ”菜鸟出口物流负责人介绍 , “双11”使用的全货机包机达到270多架次 , 使用的其他飞机载货达到400多架次 , 合计已超过700架次 。 加上商家订购的舱位 , 短短半个月内 , “双11”跨境飞行航班有近千架次 , 相当于一个中大型机场的吞吐量 。
海陆空运输少不了中欧班列 。 外贸商品可以提前运抵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 , 随时搭乘途径班列出口 , 压缩了包裹等班列的时间 。 为了加大海运出口通道 , 福建马尾还增设了跨境电商海运直航专线 , 大型货轮已经在马尾港口待命 , 随时准备鸣笛起航 。
“中国内需市场广大 , 培育了产业动能、消费信心 , 带来了更多商业成交和物流订单 , 快递业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流通季 。 同时 , 数字化的快递物流也反向加速了供应链、产业链动起来 , 成为帮助构建‘双循环’的一种流通动脉 , 一种基础设施 。 ”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说 。
今天的中国 , 不仅是“世界工厂” , 也在加速成为“世界市场” 。 从11月1日到11月11日中午12点 , 天猫“双11”的进口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近50% , 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就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 。
12次“双11” , 完整保留了中国数字化发展的时间切片 。
2008年底的一项统计数字显示 , 当时国内快递员约50万人 , 而今天快递员、外卖员总数已达千万;曾经 , 企业因线下太难被迫转到线上 , 如今许多新品牌是持有“网络出生证”再向线下发展;10多年前 , 许多人尚不知网购为何物 , 如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数字化……
- 疫情|青海 复产复销向好 消费市场回暖
- 债券指数|乐观情绪持续燃烧,国际机构布局“后疫情”机会
- 香港发生第四波新冠疫情 “港版方舱”或于25日重启
- 疫情|湖北新冠疫情专家李十月逝世,出差途中突发脑溢血
- 张文宏再“发声”:各地疫情防控非常到位,未来不能放松警惕
- 香港疫情强烈反弹,港府收紧社交距离措施:酒吧等不得进行现场表演及跳舞活动
- 湖北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专家李十月去世
- 疫情|中欧班列舱位摇号抢?火爆之后更需理性
- 香港特区政府严防疫情:巡查餐饮处所逾3000次 再收紧豁免检疫人士安排
- 销售|疫情影响下自行车内销、出口升温 前9月出口量达到4166.3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