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为何还有众多募集惨败收场,“基金最大年”( 二 )


而在基金发行火爆的场景之下 , 募集失败的案例就显得更加刺眼 。
“今年基金发行的规模远远超过前几年 , 这也造成了一个现象 , 就是市场更加向头部集中 。 ”杨佳星向时代财经分析 , 渠道还是那些 , 包括银行、券商、第三方等 , 客户也还是那些 , 在头部效应更加明显的情况下 , 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发行产品 , 反而是增加了难度 。 因为目前的基金投资人更加注重明星基金经理、头部基金公司等这些因素 , 对中小基金公司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挤压 。
同时今年整体来说 , 批的产品也比较多 , 尤其是近期出现了科创主题基金募集失败的案例 , 也算是一种热度退潮 。
“今年是中国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的第一大年 。 ”国内基金业资深人士王群航介绍 , 今年发行产品的数量巨大 , 目前已经超过了1200只 。 从数量上来看 , 已经是发行最多的一年 。 基数大了 , 募集失败也多了 , 虽然近期合同不能生效的产品增多 , 但也是正常现象 。
另一方面 , 今年的爆款非常多 , 远远多于往年 , 在产品基数增大的情况下 , 市场两极分化的情况更加严重 。
王群航认为 , 这也涉及到市场发展格局的问题 。 因为所有的大公司都是从中小公司发展而来的 , 现在则是强者恒强 , 中小公司的发展空间被挤压 。 而在实际运行中 , 大的基金公司未必就是好 , 有些大的基金公司的业绩 。 目前业绩前十的主动偏股型基金中有9只去年底的规模还不足3亿元 , 半数规模不到2亿元;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前50只基金中 , 有40只去年底规模不足10亿元 。
这些产品中 , 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在中小公司 。
王群航分析 , 今年以来出现了众多爆款 , 而从历史表现来看 , 大的产品不一定能带来很好的回报 。 另一方面从投资原理来看 , 产品规模过大之后 , 配置会趋向于指数化 , 业绩也会趋向于行业平均 。
而现在包括渠道和基金公司都在找出好的基金经理来进行“包装” 。 王群航表示 , 今年以来出现一个现象 , 就是突然一下子冒出来那么多的优秀基金经理 。 现在的营销方式 , 有好的流量 , 但不一定有好的回报 。 而且从行业发展的角度 , 有些资金是消耗了、空转了 。 爆款基金的赎回率也很高 , 导致机会成本太高 。 这是社会资源的一大浪费 , 投资效率也降低了 。
中小型基金公司出路何在
除了基金公司规模、基金经理之外 , 发行渠道也成为今年基金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
相对于其它金融行业 , 基金业更依赖于外部的销售渠道 。 杨佳星告诉时代财经 , 近期已经出现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开始放弃直销APP等渠道 , 主要是运营费用过高 , 未来主要转向依赖银行、券商、第三方等传统渠道 , 降低直销的比重 。
这也是中小型基金公司面临的一个痛点 , 未来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 。 杨佳星表示 , 在今年基金发行火爆的“水深火热”年份 , 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渠道方面的话语权 , 反而会更弱 , 因为渠道都喜欢最好卖的基金 。
那面对未来 , 中小型基金公司如何突破?
【时代财经|为何还有众多募集惨败收场,“基金最大年”】杨佳星建议 , 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 , 可以学习睿远等公司的模式 。 有一定的投研实力 , 不用发太多、太广的产品 , 不要过多铺设产品线 , 而是专注于做小而精的产品 。 慢慢把业绩做起来的话 , 是中小型基金公司突破的一条道路 。 他举例说 , 泓德基金今年的排名上升很快 ,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业绩表现很好 。 对于中小公司 , 需要更多从业绩入手 , 慢慢进入到大行的准入名单 , 后面才会有比较好的发展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