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防止沉迷 “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互联网防止沉迷 “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近来 , 沈女士有些担忧: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 , 抱着手机对短视频刷个不停 , 还沉迷于某款热门移动端网游 , 家长拿他没办法 。
数据显示 , 2019 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 1.75 亿 。 根据《2020 ***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 截至今年 6 月 , 我国网络视听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 110 分钟 。 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直播及网络游戏的现象愈发普遍 。
针对这一问题 , 已有不少平台在有关部门指导下上线了 " 青少年模式 " , 在相关功能以及内容方面进行限定 。 那么 , " 青少年模式 " 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互联网防止沉迷 “青少年模式”如何做到真防真管?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网络)
限制时长和充值功能
今年 18 岁的浩迪(化名) , 高中时一度沉迷某款热门手机游戏 。 " 尽管高中学习紧张 , 只要一有时间 , 我还是忍不住打开手机玩两把游戏 。 "
后来 , 游戏界面弹出窗口提示强制下线 , 浩迪才得知 , 该游戏发布了 " 限时令 " 新规 , 12 周岁以下(含 12 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 1 小时 , 12 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 2 小时 。
浩迪向采访人员展示的最新系统健康公约显示 , 目前 , 该游戏不仅要求所有用户账号实名认证 , 还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用户在线时间、充值上限等有更详细的规定 。
2019 年 10 月 ,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 提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事项和具体安排 。 同月 , 根据国家网信办要求 , 国内 53 家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上线 " 青少年模式 " 。
目前 , 除了游戏类 APP , 多数常见的影音视听类 APP 都会在打开时弹出提醒 , 提示可在未登录情况下选择设置 " 青少年模式 " 。 该模式不仅对每天的使用时长、使用时间段等有明确限制 , 内容上也做出更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调整 , 例如有短视频平台针对青少年开设专属内容池 , 主要推送教育类益智性内容 。
近年来 , 青少年向网络主播进行高额打赏、投入巨款充值玩网络游戏的事件时有发生 , 引发社会关注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 " 青少年模式 " 下用户无法进行充值、打赏等操作 , 而开启和退出该模式则需要输入密码或答题 。
需要家长主动参与介入
此前 , 已有部分游戏平台推出 " 成长守护平台 " ,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申请未成年人账号 , 同时将自己的账号与之关联 。
" 家长在守护平台上可以随时查看孩子账号的登录软件、登录时间信息 , 也可以设置时间管理、消费管理和禁玩规定 , 系统还会对小号操作提出警示 。 " 一位平台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这意味着 , 让防沉迷模式真正起作用 , 需要家长主动参与和介入 。
沈女士表示 , 夫妻俩工作很忙 , 孩子大多数时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 隔代长辈的管教有限 。 经不住孩子央求 , 自己还是把身份证借给孩子注册了账号 。
浩迪也告诉采访人员 , 通过借家长账号、身份证注册登录游戏 , 是他和同学们常有的操作 。
一项 1990 名未成年人家长参与的调查显示 , 七成受访家长担心孩子可以用其他账号登录 , 绕过 " 青少年模式 " 。 七成家长希望优化 " 青少年模式 " 的内容池 。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 , 现在确实存在通过输入解锁密码、跳转账号等方式绕过 " 青少年模式 " 的情况 , 对此家长需要承担起监护职责 。 " 一般来说 , 家长如果没有给孩子注册账号 , 可以在把手机给孩子之前选择‘青少年模式’ , 如果注册用户就是未成年人 , 应当直接进入该模式 。 "
多方协作形成监管
今年 4 月 ,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报告称 , 部分直播平台 " 青少年模式 " 形同虚设 , 包括输入密码可轻易延长使用时限、未推出强制实名认证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