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美国SEC主席将提前卸任,“华尔街瘟神”入选继任者名单?
目前 , 拜登的过渡期才刚刚开始 , 多名现任政府官员计划离职 , 美国银行和投资公司已经开始对SEC主席的接替人选感到担忧 。
据彭博社报道 , 原定明年6月才卸任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克莱顿(Jay Clayton)周一宣布 , 将于今年年底提前卸任 , 结束三年半任期 。
文章图片
目前 , 拜登的过渡期才刚刚开始 , 多名现任政府官员计划离职 , 美国银行和投资公司已经开始对SEC主席的接替人选感到担忧 。
SEC主席提前卸任 根据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规定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作为统一管理全国证券市场的最高行政机构 , 是直属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机关 , 具有一定的调查权、处罚权、立法权和司法权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由五名委员组成 , 且任何单一政党占有的席次不能多于三席 。 主要的职责是管理、监督全国证券发行与交易活动的职能 , 检查投资银行、证券发行人及大股东活动 , 保证公共公司不存在财务欺诈 , 提供误导性的信息 , 内幕交易或者其他违反各项证券交易法的行为 。
现年54岁的克莱顿是商业律师 , 2017年获特朗普任命为SEC主席 。
在克莱顿任内 , SEC曾发起多宗备受关注的诉讼 。 其中包括2018年指控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私有化消息具有“虚假和误导性” 。 最终马斯克与SEC和解 , 辞去特斯拉主席职务 , 并支付2000万美元罚款 。
此外 , 克莱顿任内对数字货币采取强硬态度 , 不但将有关交易纳入证券法例监管 , 更限制加密货币集资活动及比特币交易买卖基金 。
2018年 , SEC敦促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进行注册并接受进一步监管 , 并认为除了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外 , 其他数字加密货币均为证券 , 应受美国证券法的监管 , 初始代币发行ICO“基本上也是一种需要遵守特定监管要求的证券发行” 。 与此同时 , 自2018年起 , SEC因免受市场操控、监管规则不明确等原因推迟并拒绝了多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比特币ETF申请 , 引起了投资者不满 。
SEC表示 , 在克莱顿任内 , SEC完成了65项最终规则的制定工作 , 征收了140亿美元的罚款 , 并向举报人支付了约5.65亿美元 , 其中包括创纪录的1.14亿美元奖金 , 是该项目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奖励 。
另外 , 据Politico报道 , 克莱顿任内3152件的总执法案件数高于上一任SEC主席 。
不过 , 克莱顿任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放松监管措施 , 民主党人批评他对监管的执行力度不够 , 还批评他降低了私募股权发行门槛、提议大幅削减对冲基金的信息披露、放宽经纪商行为准则 , 并提议允许所有企业在IPO前与潜在投资人进行交流 , 让上市变得更容易 。
接替者会是谁 据了解 , SEC主席一般会在大选后辞职 , 尤其是当政权出现两党轮替之际 。 主席辞职后 , 委员会内最资深委员将会暂代主席一职 , 直至新总统任命新主席并获得参议院通过 。
据知情人士透露 , 目前参与竞争SEC主席的人选包括:奥巴马执政期间的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主席Gary Gensler、被特朗普开除的前纽约曼哈顿区联邦检察官Preet Bharara、前SEC民主党专员Kara Stein、前SEC无党派专员Robert Jackson Jr、现任SEC民主党高级专员Allison Lee , 以及美国乔治城大学非裔法学教授Chris Brummer等 。
其中 , Gary Gensler , 以及Preet Bharara呼声最高 。
Gary Gensler曾在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任职 , 并在奥巴马执政期间担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 , 他是《多德-弗兰克法案》的重要推手之一 , 为金融监管市场带来重要变革 。 在领导CFTC时实施了新规则 , 严格监管银行利润丰厚的掉期交易柜台 。 在任期间 , 他还对涉嫌操纵全球Libor的大型投资银行提起诉讼 , 导致银行支付数十亿美元罚款 。
-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新冠病例破1200万 6天再增百万病例
- 交叉|前富国银行高管因误导投资者而面临SEC指控
- 疫苗|美国确诊破1200万,特朗普却不断“溜号”,G20峰会早退去打这个!比特币深夜巨震,一度暴跌1000美元!发生了什么?
- 品 玩微软 Surface Duo 仍准备在美国之外的市场发布
- 新兴火山美国用于与外星人“通话”的望远镜,因年久失修,要被拆掉了
- C114通信网主要运营商志在必得!美国C-Band拍卖或引发轰动性出价
-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新冠病例破1200万
- 美国|消息称苹果要找三星代工M1 以后买Mac也要猜猜猜了
- 美国海军|神秘美国专机飞抵台北机场,台媒称是美国海军亚太情报总指挥官
- 再退一群!美国正式退出《开放天空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