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用户,而不是你的竞争对手
编辑导语:产品经理在进行功能开发或者别的项目时 , 经常会看看竞品是怎么做的 , 进行一个参考和研究 , 再回归自己的产品;我们要关注到竞争对手 , 但是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上面 , 要多关注产品本身以及用户;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对竞品的思考 ,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
本文插图
有一次看陌陌创始人唐岩采访的时候 , 看到他说自己的手机上没有其他的直播App , 当时觉得有些诧异 , 怎么会不关注竞争对手呢?
最近在一些案例里面看到了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一些言行 , 甚至在很多公开场合 , 他都半开玩笑的讲:不要管你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 , 因为他们又不给你钱 。
于是我就认真思考了下这个问题 , 得出来一些感悟 , 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
本文主要分为这几部分:为什么不要过度关注对手、我们可以做什么、简单的总结 。
一、为什么不要过度关注对手
我把竞争分两种 , 一种是绝对竞争 , 一种是相对竞争 。
以考试为例 , 满分100分 , 60分是及格线 , 过了就能及格 , 不过就不及格——这是绝对竞争 , 我们是和规则进行比较 。
另一种方式是及格率为60% , 按照分数从高往下筛选 , 及格线可能比60分高 , 也可能比60分低 , 这是相对竞争 , 我们是和其他人进行比较 。
商业竞争很多时候都是相对竞争 , 也就是和其他对手在比 , 你实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和对手的比较 。
虽然贝佐斯一直说不要关注竞争对手 , 但亚马逊内部却有一个叫做“竞争情报组”的组织 , 专门研究竞争对手哪里做得比亚马逊好 , 然后让核心高管针对这些反馈制定计划 。
所以我们还是要关注竞争对手 , 但不要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上面 , 毕竟用户和业务本身更重要 。
至于为什么不要过度关注 , 我考虑了这么几点:你们会变得很像、会限制自己的边界、对手可能在看不到的地方 。
1. 你们会变得很像
当你关注的焦点时刻都在对手身上的时候 , 慢慢的你们就会变得很像 , 特别是一些没有什么竞争壁垒的模式;典型的比如工具类应用、短视频、直播 , 只看界面你可能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
而且当你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 直接照抄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 你的动作很可能会变形 , 最后变成了照猫画虎 。
即使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 依然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如果你是领先者 , 相对还好一些;如果你是挑战者 , 在体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下 , 采用完全相同的打法 , 基本是没有胜算的 。
不记得从哪里听到这句话的了 , 大致观点是谨慎的选择你的对手 , 因为你们最终会变得很像 , 你能做到的就是比你的对手好一点点 。
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我们的对手和打法 , 找到这些做法背后的原因 , 想解决的问题 , 要创造的价值;然后再结合着自己的情况去看要不要做、怎么做 。
2. 会限制自己的边界
我们和竞争对手面向的用户群 , 要解决的问题是高度相似的 , 当我们一直紧盯着对手的时候 , 很可能会被对手和自己的视野限制 , 进而限制产品的发展 。
以微信读书为例 , 如果它紧盯着其他阅读类产品 , 那它演化的路径就是更多的书、更好的体验、更便宜的价格 , 毕竟其他阅读类的App也都是这么做的 。
我们换种角度来思考 , 微信读书对用户意味着什么?
是读书 , 更深的一层是阅读 , 甚至是精神满足 。
那这个时候其实就不仅仅限于电子书了 , 漫画、文章、实体书 , 甚至是阅读器都是可拓展的方向 。
微信读书在某个版本加入了漫画 , 在一系列尝试之后把公众号的文章也整合进来了 , 最近的版本也增加了实体书的购买 。
这些可能性 , 都是对标直接竞品之外的产品边界 , 如果我们紧紧的盯着竞争对手 , 很可能想不到还有这些可能性 。
- 奇怪|不论男女,夜里有这种奇怪的“表现”,快看看是不是患上高血压了
- 驱动之家 M1 Mac 软件问题:崩溃、闪退、不兼容乃家常便饭,首批用户吐槽
- 小城科技说 不是在回你消息,背后的原因个个扎心,微信显示“对方正在输入”
- 新金牌娱乐观察家|王俊凯体重不过百,张艺兴王一博也才60公斤,瘦不是女明星专利?
- C114通信网压力山大!运营商靠5G盈利,可能比想象的更难一、个人用户规模虽大,但赚钱能力有限二、政企用户贡献虽大,但推广速度有待加快三、5G面临
- 科技数码迷 三星靠的不是销量,影响国内手机格局
- 律师|29岁硕士遭潜规则,反抗后被羞辱:不是名校毕业,你装什么装!
- 玩懂手机事实证明:苹果在用户屏幕上添加小部件的决定是一个优秀的选择
- 小白买车 深耕用户价值,奇瑞捷途正式发布数字“旅行+”生活方式战略
- 微知财经腾讯VS蚂蚁:微信用户规模更高?理财板块的竞争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