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条财经|国货必自强!,华晨汽车、北汽蓝谷“依赖症”冷思( 二 )


的确 , 从2020半年报看 , 10个“小目标”对华晨汽车应是“小意思” 。 然细品:并非纸面般光鲜 。
今年上半年 , 华晨中国营收14.5亿元 , 同比下降23.85%;净利40.45亿元 , 同比增长25.24% 。 净利规模几乎达到营收三倍 , 如此神奇业绩咋实现的?
归其原因 , 华晨汽车拥有一家过于强大的子公司---华晨宝马 。
如刨除华晨宝马贡献的43.83亿元净利 , 华晨中国其他业务亏损达3.38亿元 。 拉长维度 , 2019年华晨中国净利67.62亿元 , 华晨宝马盈利76.26亿元 。 若不计后者利润 , 其他业务亏损8.6亿元 。
【首条财经|国货必自强!,华晨汽车、北汽蓝谷“依赖症”冷思】换言之 , 华晨宝马纳入合并报表 , 直接塑造了华晨汽车的华丽业绩 。
问题在于 , 华晨宝马名为华晨汽车子公司 , 实际却是独立运营 。 2005年 , 宝马成立全资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 由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 。 2006年 , 又在中国设置分管华东、华南大区 。 这意味着 , 华晨汽车更多角色只是宝马在华的生产基地 。
那么 , 这次豪横“儿子”华晨宝马能为“母亲”华晨汽车偿债吗?
这要先问问-宝马 。 毕竟2018年10月 , 华晨宝马十五周年时 , 宝马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汽车所持的25%股份 。 持股比例提至75% 。
从法律层面讲 , 华晨宝马没有任何义务兜底 。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 , 华晨宝马作为合资且独立运营的现代企业 , 不止要对华晨汽车负责 , 也要对宝马负责 。 如帮助偿债 , 必然导致自身资金承压 , 影响企业战略部署规划 , 进而间接影响宝马利益 。
或许对华晨汽车来说 , 过分依靠也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
数据显示 , 2011年至2019年 , 华晨宝马每年为华晨汽车贡献利润额在17亿-76亿元之间 , 净利占比平均在94.9%至119.6%之间 。
尤其近5年 , 利润占比更高:2015年至2019年 , 华晨宝马为华晨中国贡献的净利分别为38.23亿元、39.93亿元、52.33亿元、62.44亿元和76.26亿元 。 合计269.2亿元 , 且贡献规模不断扩大 。
若扣除华晨宝马利润 , 2015至2019年 , 华晨中国自主板块在过去5年间分别亏损3.3亿元、3.1亿元、8.6亿元、4.2亿元和8.6亿元 。
换言之 , 5年间 , 华晨汽车自主品牌亏损近30亿元 。
东方金诚就曾在评级报告中指出 , 华晨汽车利润主要来于华晨宝马 , 疫情下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销量、业务收入继续下降 , 获利能力仍较弱 。
作为一家车企 , 营收依赖便等同于销量依赖 。
数据显示 , 2019年 , 华晨乘用车销量72.18万辆 。 其中 , 华晨宝马销量54.59万辆 , 占比达75.63% 。
自主品牌又如何呢?
以今年上半年为例 。 数据显示 , 2020年1-6月 , 华晨集团整车业务中 , 自主品牌“华晨中华”和“华晨金杯”分别销售4937辆和6845辆 , 分别同比下滑54.82%和14.95% , 不及华晨宝马销售零头 。
窘态仍在继续 。 乘联会数据显示 , 7月 , 华晨中华、华晨华颂两大品牌销量均为零辆 , 仅金杯销售1600辆新车 。 如此业绩 , 不要说吉利、长城 , 甚至也远不及一干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和小鹏汽车分别为3533辆、3533辆和2532辆 。
三大自主品牌 , 同时出现颓势 , 问题严重性可见一斑 。
要知道 , 金杯曾是轻客当之无愧的王者 , 凭借每年50%增速 , 连续19年位列中国商用车市场销量第一 。
而华颂更是华晨耗资26亿元历时三年打造的厚望品牌 , 然6年仅推出华颂7一款在售车型 。 数据显示 , 2015年-2019年 , 华颂7的销量分别为6898辆、4514辆、4067辆、1069辆、1184辆 。 销量连续下滑 , 又没新车计划 , 叠加今年疫情冲击 , 甚至已有淘汰之危 。
遥想当年 , 1949年成立的华晨是仅次于一汽、二汽(东风)的存在 。 如今 , 自主品牌方兴未艾之际 , 华晨没显示出先发优势 , 自主乏力、“合资依赖症”明显 , 教训不可不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