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本地站|他使“三空”福德村彻底变了样


人民网本地站|他使“三空”福德村彻底变了样
文章图片
熊炳科在农户家里了解收入情况
产业空心、人口空巢、经济空壳……曾经“三空”的开州区临江镇福德村 , 是如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这还要从一个人说起 。
他叫熊炳科 , 是2020年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项目(乡村领军人才类别)建议人选 , 被村民们亲切的称为“领头雁” 。 为解决好福德村“三空”问题 , 他组织召开干群会议130余次 , 聘请专业团队对全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 , 并带领全村干部大胆尝试承包地“三权分置”、“三变”等农业农村改革 , 探索出了“四统四分五联”适度统分结合的农村经营新模式 。
在新模式下 , 他带领村民种出“开县春橙”晚熟沃柑3700亩 , 2019年便实现村集体收入50万元 , 预计到2022年 , 柑橘总产值将达2500万元 , 村集体收入将突破1000万元 。 他成功带领村民致富 , 而福德村的“三变+特色产业”模式也随之家喻户晓 , 在开州区50多个村制进行推广 。
近日 , 采访人员联系到熊炳科 , 听他讲述了带领村民致富背后的故事 。
组织召开会议130余场、请专家来村讲解
只为探索发展新路径
“早年 , 我经历过生产队时代的集体耕作 , 也经历过家庭联产承包制 , 知道这些生产制度的优缺点 。 而这些生产制度 , 随着时代变迁 , 已经不再适合大市场的市场经济洪流 。 ”今年55岁的熊炳科表示 。 在新时代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 他决心开拓创新 , 探索出一条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
创新路上困难重重 。 据熊炳科回忆 , 2016年 , 当他决心“大干一场”的时候 , 很多村民却不理解 。
“我当时也没有气馁 , 花了近半年时间 , 做各方面的引导工作 , 组织召开各类会议130余场 , 自己也多次走出去学习 , 随后请专家到村里讲解……”经过系列铺垫 , 终于打开僵局 。
2016年7月 , 在市农委牵头下 , 区镇村三级为福德村初步确立了“以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为基础 , 产业发展为载体 , 坚持村支‘两委’主抓、经营主体运作、群众深度参与 , 走‘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路子 。 从此 , 村民开始一步步脱贫致富 。
福德村常年在外务工人数有2000余人 , 留在家中的多是儿童、老人 , 导致闲置耕地达2500余亩 , 土地资源利用率很低 。 对此 , 熊炳科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 , 并结合实际 , 成立了福德村柑橘种植股份合作社 , 建成了晚熟柑橘果园3360亩 。 2017年12月 , 他们成立了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福德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 。
打造“机械化果园”、成就“新型农民”
福德村再也不是“三空村”
2017年 , 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福德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 , 资产评估达350余万元 , 实现1387户农户为股东 。 2019年 , 柑橘使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 , 预计到2022年 , 柑橘总产值将达2500万元 , 村集体收入将突破1000万元 。
福德村是怎么做到的?“我们的开县春橙晚熟沃柑 , 果园采取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 , 并建设了水果分级、打蜡、包装、保鲜储藏、冷藏运输为一体的果品冷链加工厂2000平方米 。 ”熊炳科介绍 , 柑橘基地在发展创收的同时 , 也吸纳了本地168名长期务工人员 , 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 , 实现了全村9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 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区平均水平500元 。
“我们的果园是‘机械化果园’ , 在这里劳作的农民是‘新型农民’ 。 ”熊炳科说 , 为促进果园良性发展 ,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 村里投入500多万元资金 , 为果园安装了土壤监测传感器 。 传感器一共安装了25个监控探头 , 360度无死角监测果园的土壤、果树的病虫害 , 对偷盗行为进行监控 , 松土、打药都是机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