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童旭东:培育航天后备力量,无限精彩在未来


航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童旭东:培育航天后备力量,无限精彩在未来
文章图片
航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童旭东:培育航天后备力量,无限精彩在未来
文章图片
航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童旭东:培育航天后备力量,无限精彩在未来
文章图片
航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童旭东:培育航天后备力量,无限精彩在未来
文章图片
航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童旭东:培育航天后备力量,无限精彩在未来
文章图片
航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童旭东:培育航天后备力量,无限精彩在未来
文章图片

“目前正在实施关于区域精细化气象遥感服务的项目 , 另外已经洽谈好两个关于大气校正和地物真实性检验的项目 。 通过项目的论证、立项和实施 , 先把团队建设搞起来 。 ”
童旭东在酒泉发射基地
说这话的 , 是我国长期工作于国防科工领域的工程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童旭东 。 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我校遥感与测绘学科领军型人才 ,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研究员 。 自从今年上半年加入我校以来 , 童旭东利用自己常年在航天系统工作的优势 , 正马不停蹄地带领团队帮助学校科学谋划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发展 , 积极争取相关领域的国家项目 。
童旭东在安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

研制定型飞船回收着陆系统
助力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在航天领域 , 说到童旭东 , 很多人都非常熟悉 。 他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 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研制 , 组织了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交会对接研制任务;主持完成了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天基系统高分系列卫星的研制工作 , 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高分系列和其他遥感卫星数据应用 。 为此 , 童旭东先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入选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多项国家级科技奖一二等奖、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数项 。
童旭东在曾宪梓航天奖颁奖现场
虽然在该领域成果斐然 , 但童旭东说 , 小时候他并没有明确的航天梦 , 直到高考填报志愿时被毛主席题词“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 , 保卫祖国 , 准备战胜侵略者”所激励 , 才一下子就确定了人生方向 。 “当时真的是感觉热血沸腾 , 立刻毫不犹豫报名赴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学习 。 ”
“毕业后 , 留在航空航天部五院508所工作也是机缘巧合 。 ”童旭东笑着说 , 报考该院研究生时 , 因为本科期间主修过一节降落伞课程 , 让508所对他抛出橄榄枝 , 自此开启了他的航天研究 。 毕业后留所工作期间 , 童旭东参与了多项国家重要航天项目的研制工作 , 这其中 , 特别是带领型号研制队伍完成了载人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研制 , 该成果后来成功应用于中国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飞行任务 。
搭载“神舟五号”的长征二号F遥五火箭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 正当所有人都欢呼雀跃时 , 童旭东却丝毫不敢放松 。 作为飞船返回系统的负责人 , 童旭东最关注的是载人飞船能否安全返回 。 在漫长又煎熬的21小时的等待之后 , 捷报最后终于传来:16日6时23分 , 内蒙古中部草原地区 , “神五”飞船成功着陆 , 航天英雄杨利伟安全返回 。
“当年能有这么顺利返回 , 背后并没有那么容易 。 ”童旭东说 , 当时在研制过程中 , 曾经遭遇了一次重大技术故障 ,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 , 会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安全 。 在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日期临近和在近乎苛刻的行业质量要求下 , 整个团队所承受的压力超乎常人想象 。 “怎么处理?只能一点点的进行故障分析和不断的试验验证 , 最后用了整整八个月时间 , 在各方面的配合下终于完成了故障处理 。 ”童旭东说 , 8个月里 , 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无数的挫折 , 有的时候感觉真的走投无路了 。 但是大家仍然坚持寻找解决办法 , 也正是这次定型的回收着陆系统 , 才助力了神舟五号和后续历次载人飞行任务表现出色 。
童旭东在日本航天论坛圆桌会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