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海起牧场 “耕”海新牧歌


“拔”海起牧场  “耕”海新牧歌
文章图片

初冬时节 , 海丰鱼肥 。 乘船驶至渤海深处的山东长岛大钦岛海域 , 可见一座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傲然耸立 。 这是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长鲸1号” , 集成了自动投饵、5G基站、风力发电、海水淡化、水下机器人、海洋数据观测等多种“高精尖”技术 , 仅需4人一年就可养殖优质深海鱼1000吨 。
依海而生 , 向海而强 。 两年来 , 48座像“长鲸一号”一样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 , 在山东沿海“拔”海而起 , 让古老的耕海牧渔从未如此有“范儿” , 兼得“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科技高山” 。
如今 , 在我国广袤的海洋新牧场里 , 一曲海上新牧歌正在唱响u2026u2026

“拔”海起牧场  “耕”海新牧歌
文章图片

海中有“金山银山” 一条鱼增值53倍
今年10月 , 全国首座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 , 在山东长岛南隍城岛海域投入使用 。

“拔”海起牧场  “耕”海新牧歌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在全国首座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上展示刚收获的鲍鱼(11月11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武岳 摄
近日 , 采访人员登上这座海洋牧场平台时 , 工作人员正用“龙门吊”将300多个满载鲍鱼、海胆的网箱缓缓升起 。 采访人员将其中一个网箱打开 , 可以看到几十个肥美的鲍鱼盖着厚实的海草“被子” , 安居在箱底 。
“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十分丰富 , 加之投喂野生海草为饲料 , 产出的鲍鱼u2018类野生u2019 , 市场价值较高 。 ”山东长岛南隍城乡党委书记刘国明说 , 这个长宽各36米、吃水21米的“大家伙” , 可放置37800个海珍品养殖笼 , 鲍鱼年产量最高可达120吨 , 年纯收入1500万元 , 村集体和老百姓都能受益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说 ,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 , 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 , 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 , 其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明显优于传统养殖 。

“拔”海起牧场  “耕”海新牧歌
文章图片

图为2017年2月26日拍摄的长岛一处海上养殖网箱收鱼场景 。 新华社发(张吉华 摄)
离开“国鲍1号”乘船再航行约1小时 , 就来到了长岛大钦岛海域的“长鲸1号”海洋牧场平台 。 它最大设计吃水30.5米 , 养殖容积6万立方米 , 每年能养1000吨成品鱼 。
“养这1000吨鱼 , 仅需4名工作人员 ,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 ”“长鲸1号”负责人陈德刚说 , 目前 , 网箱中正混养着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 。 如果这1000吨鱼能在明年休渔期卖出 , 粗略估算利润可达5000万元 。
此外 , 当地还采取“大渔带小渔”养殖模式 , 即公司与周边中小型养殖户签订中苗鱼供应合同 , 养殖户按照公司要求及标准养殖 , 养殖到一定规格后 , 由公司收购并投入海洋牧场网箱中继续养殖 。 此模式可辐射带动2万多户渔民共同致富 。
海洋牧场的经济效益不止于此 。 当采访人员登上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区渔人码头以东海域的“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时 , 游客张先生兴奋地向采访人员展示他的“战果”:1个小时左右 , 他就在这里钓到14条红加吉鱼 。

“拔”海起牧场  “耕”海新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