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 二 )


长效机制 , 利益联结更稳固
【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看着一排排蘑菇长势良好 , 河北省平泉市碾子沟村村民徐海峰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徐海峰一家5口 , 父母多病 , 养家糊口仅仅依靠几亩薄田和日常打零工 , 生活过得很是艰难 。 全市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的‘三零模式’ , 彻底打消了徐海峰‘致富没门路、投入没本钱、经营怕风险’等顾虑 , 让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 ”碾子沟村书记迟树坤说 。
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 , 碾子沟村以食用菌产业为基础 , 通过“三零模式”实现了生产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 , 贫困户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800元增长到2019年的8560元 , 实现了稳定脱贫 。
目前 , 脱贫摘帽地区产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 但扶贫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处在起步期、成长期 , 整体水平还不高 , 产业链条短、加工跟不上 , 一些地方产销衔接还不够顺畅 。
“目前 , 不少产业扶贫项目是直接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项目 , 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科技服务等产前基础性工作 , 以及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场销售等产后链条延伸的支持不够 , 导致许多产业发展层次比较低 。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表示 , 今后 , 应在做好特色种养基础上 , 要注重打造长效机制 , 加大对特色产业产前、产后两端的投入力度 , 延伸产业链条 , 促进融合发展 , 拓展产业联农带贫增收空间 , 把就业机会更多留给农民 , 把产业增值更多留在当地 。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指出 , 贫困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 , 加快发展特色种养、特色加工和乡村旅游 , 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片一特” , 将扶贫产业培育成带动脱贫和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 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受益 。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9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