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国杂志社|科研机构篇)》发布,《2020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高校院所( 二 )


(2)从综合创新表现来看 , 入选机构高等院校62家 , 科研机构38家 , 结构表现与上一年度一致 , 高等院校数量依然多于科研机构 。 高等院校在发明总量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 , 凸显出其在创新产出规模方面的能力 , 而科研机构则在专利授权率、全球化、影响力等方面表现优异 。
(3)从结构分布来看 , 江苏省41家 , 总量最多;上海市则在质量表现更优 , 第一梯级(25家机构)中有10家位于上海 , 且从主体来看 , 上海表现出明显的科研机构集聚优势 , 32家入选机构中 ,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比例为1:1 , 其他省份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比例约为2:1 。
(4)从发明总量来看 , 高等院校平均发明总量是科研机构的5倍 。 数量上 , 呈现出超大机构牵引 , 中等机构、小型机构协同发展的舰队式分布形态 。
(5)从发明质量来看 , 科研机构整体表现好于高等院校 。
(6)从影响力表现来看 , 入选机构专利被引比例达到30.4% , 与上一年度(27.5%)相比 , 提高了3个百分点 , 表明入选机构在影响力方面与上一年有所提升 , 结构方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差不大 , 表明在各自优势领域 ,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影响力均可以保持领先 。
(7)从协同创新表现来看 , 入选机构有合作者的专利数量仅占全部专利总量的9% , 科研机构合作倾向性更明显 , 合作专利比例达到10.4% , 高于高等院校(8.8%)约2个百分点 。 从专利转让、许可来看 , 入选机构中仅有5%的专利有转让和许可登记 , 表明整体的成果转化率还依然较低 , 但高等院校表现略好于科研机构 。
(8)从全球化表现来看 , 入选机构国际布局表现仍然不高 , 欧美日专利占比总量仅为1% , 科研机构为1.5% , 高等院校仅为0.9% 。
(9)从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来看 , 总量上表现出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支撑作用更强 。 长三角三省一市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各具优势特色 。
(10)从省市创新表现来看 , 三省一市呈现明显差异 , 上海在全球化、协同创新维度表现突出;江苏省在发明总量、协同创新维度更优;浙江省在发明质量和发明总量维度表现相对较好;安徽省发明质量维度表现较好 。 入选机构依然呈现集聚中心城区和城市群分布特点 , 沿沪宁合杭甬发展带以及G60科创走廊密集布局 , 共分布在20个城市 , 总数与上年度持平 , 新增常熟和蚌埠两城市 。 (听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