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结构性存款退潮 收益率、规模五个月连跌

曾作为银行“揽储利器”的结构性存款在监管引导规范之下,出现显著“降温”“价量齐跌”的态势 。 来自研究机构11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规模均已连续5个月下跌,此外,10月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也创下今年新低 。

预期|结构性存款退潮 收益率、规模五个月连跌
文章图片
收益率持续走低
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共有1921只结构性存款到期,其中人民币结构性存款1887只,有1278只披露了实际到期收益率,平均期限为117天,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19%,环比下降16基点,这一指标已5个月连跌 。
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银行平均期限为118天,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22%;股份制银行平均期限为108天,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17%;其他银行平均期限为98天,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53% 。
过去一年,结构性存款平均到期收益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 对此,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这主要因为一方面,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银行净息差收窄,银行需要压降负债成本;另一方面,监管层也多次出手整治结构性存款市场,要求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成本 。
与到期收益率步调一致,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同样呈现下降态势 。 数据显示,10月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68%,环比下降21基点,创今年新低 。 其中,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02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26%,环比下降28基点;股份制银行平均期限为123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88%,环比下降3基点;其他类银行平均期限为146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2%,环比下降14基点 。
超六成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 对投资者来说,收益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存款产生的固定收益,另一部分收益则与投资标的物挂钩 。
值得一提的是,从最新达到预期收益率结构性存款产品情况来看,数据显示,10月到期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中,共有689只同时披露预期最高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其中472只达到了预期最高收益率,占比为68.51%,环比上升12.77个百分点 。
针对结构性存款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占比上升且超过60%这一情况,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殷燕敏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最高收益产品增多主要还是受到银行信息披露的影响,由于现在市场上的结构性存款“真假混杂”,假结构性存款的到期收益率一般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银行更愿意披露此类产品,吸引投资者 。 而真结构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不容易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产品的到期收益披露情况也相对较差 。
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周毅钦进一步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指出,结构性存款产品整改有一个过程,目前仍然还有大量的早期产品尚未到期,由于过往的假结构产品还在陆陆续续的存续过程中,所以也不能排除仍有一定比例的假结构存在 。 “我们观察国有、股份制大行和头部城商行的当前产品,可以发现产品基本上是完成了整改,最高收益的达成确实不是像过去100%或者接近100%的概率,产品设计更加成熟 。 随着真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陆续覆盖,是否能达成最高收益在产品后期只取决于挂钩标的的实际表现,所以达成最高收益率的产品率数值上下波动是可以理解的 。 ” 周毅钦如是说 。
价量齐跌成趋势
在收益率下行之外,银行结构性规模近月来压降效果也较为显著 。 此前2019年10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要求一年内“假结构性存款”需整改完毕,同时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的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 。 此后,监管部门又曾多次针对结构性存款整改提出要求 。 今年6月,央行对大中型银行提出窗口指导,在今年9月30日前结构性存款要压降至年初规模,并在12月31日前逐步压降至年初规模的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