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债务高峰临近 房企“借新还旧”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胡天祥 发自广州
房企偿债能力将面临大考 。
日前 , 远东资信研究部发布报告称 , 2020年第三季度共有21只债券发生违约 , 涉及的违约主体共有13家 , 其中6家为首次违约主体 。 而在这6家之中 , 有4家是房企 , 具有明显的行业倾向性 。
“通过研究发现 , 近期房地产政策收紧或许只是一个诱因 , 主因还是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下降 。 ”近日 , 远东资信表示 , 从上述4家房企违约事件中看出 , 公司发展战略应随政策导向和行业趋势及时作出调整 , 并警惕外部环境变化 。
进入第四季度 , 各大房企偿债压力依旧不减 。
据彭博社数据显示 , 境内房企2020年10―12月到期的人民币债券规模分别约895.45亿元、709.55亿元、917.61亿元;同期到期的美元债分别约为49.95亿美元、467亿美元、238.79亿美元 。
克而瑞表示 , 2020年上半年房企整体偿债指标都在走弱 , 虽然整体风险可控 , 但是偿债压力和融资成本都在加大 。 下半年 , 在三条红线政策下 , 预计更多房企将通过增加少数股东权益的方式通过红线指标 , 同时 , 明股实债、增发配股、永续债发行等现象也会增多 。
多家房企违约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 , 今年以来 , 共有6家房地产相关企业首次违约 , 包括新华联集团、宜华集团、泰禾集团、天房信托、天房集团、三盛宏业 。
3月6日 , 新华联集团发布公告 , 由于流动性极为紧张 , 公司无法按时足额兑付“15新华联控MTN001”本息 。
受此影响 , 3月9日 , 东方金城决定将新华联集团主体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C(不能偿还债务) 。 5月6日 , 上海清算所发布通知 , 新华联集团未能按期足额兑付“19新华联控SCP003”本息 , 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
兴业证券指出 , 无论是ofo共享单车等一级市场投资 , 还是科达洁能、赛轮金宇等定增、二级市场的投资 , 新华联集团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是亏多赢少;从公司盈利来看 , 多元化扩张也并未带来盈利改善 。 内外交困下 , 集团的信用风险频频爆发 , 叠加2020年以来卫生事件对公司业务的冲击 , 最终导致了债券违约 。
曾获“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的宜华集团 , 也在今年5月份违约 。
5月6日 , 上海清算所披露公告 , 因未能按期兑付“17宜华企业MTN001”利息 , 宜华集团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
“此次债券违约 , 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 影响公司正常复工 , 经营性现金回笼短期基本停歇 。 ”宜华集团在公告中回应称 , 同时由于抗击疫情资源性消耗较大 , 公司整体维护成本较高 , 也进一步影响公司流动性 。
最令外界诧异的是天房信托与天房集团 。
天房信托成立于1993年 , 天房集团成立于1999年 , 两家公司实际控制人均为天津市国资委 。
“天房信托和天房集团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区域主要集中在天津地区 , 而天津市近年来经济实力偏弱 , 导致产业聚集和发展相对不足 , 对人口吸引力弱 , 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 ”远东资信表示 , 今年以来 , 房地产政策偏紧且天津经济情况不佳 ,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 , 料将使得天房信托和天房集团收入大幅下滑 。
资料显示 , 在此之前 , 两家公司已出现亏损情况 。 根据2018年半年报(最新可获数据) , 天房信托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为-0.58亿元;天房集团净利润自2016年起持续下滑且由正转负 , 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3.98亿元、-22.06亿元、-9.70亿元 。
远东资信指出 , 上述两家公司的发展与行业趋势相背离 , 在行业下行期还频频扩张 , 直接导致后续资金供应不足 , 之后随着融资渠道收紧最终导致违约 。
明年将迎偿债高峰期
进入11月 , 各大房企的偿债压力依旧不减 。
据彭博社数据显示 , 境内房企今年11―12月到期的人民币债券规模分别约为709.55亿元、917.61亿元;同期到期的美元债分别约为467亿美元、238.79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