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传“大学生又开始使用现金了”,移动支付不香了?真实情况如何?


移动支付|传“大学生又开始使用现金了”,移动支付不香了?真实情况如何?
文章图片
移动支付|传“大学生又开始使用现金了”,移动支付不香了?真实情况如何?
文章图片
移动支付|传“大学生又开始使用现金了”,移动支付不香了?真实情况如何?
文章图片
如果非要把某一年定义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元年 , 我认为应该是2011年 , 这一年的5月26日 , 央行向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发放了移动支付牌照 。
2011年-2015年 , 这期间是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高峰期 , 某宝就是在这期间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 ,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 , 它与微信移动支付占据了市场份额的一大半 。
随着卖力推广 , 加上第三方支付确实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较为方便的体验 , 比如之前出门都是带着鼓鼓囊囊的钱包 , 钱包里有信用卡、储蓄卡、公交卡、纸币、硬币 , 但是现在一个带一个手机就能“走天下” , 遇到任何支付环境 , 无论是大额支付还是小额支付 , 一个手机足以应对 。 正是因为如此 , 这10年来 , 第三方移动支付 , 或者说“无现金”支付获得了较大的市场普及率 。
但是 , 凡事有利必有弊 , 无现金支付真的就如我们所说的那样 , 方便又实用吗?其实不是 , 就个人和身边的人总结的经验来看 , 无现金支付至少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 , “对钱没感念”;想必当今大家对此都深有感触劣季 , 无现金支付好像弱化了大家对“钱”户关在的概念 , 无论金额大小 , 好像在大家的印象里只是一个数字 , 不知不觉间就累积了消费金额 。 但是实际大家的收入还是那么多 , 对金钱的概念模糊了 , 自况侧输然存不下什么钱了 。
就拿老刘自己来说 , 之前家里有个存钱罐 , 总有一种“存钱上瘾”的感觉 , 零钱总想着带回家 , 回到家就放到存钱罐里 , 日积月累越来越多 。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 别说大钱了 , 就连小钱也省不下了 。
2 , “消费记录无隐私”;对于已婚男士来说 , 大家都不用避讳 , 谁都有点个人爱好 , 有时候一些消费真不想让另一半知道 , 倒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 只是不愿意引起夫妻矛盾 。
拿老刘的一个朋友举例 , 平时的爱海就是买各种渔具 , 但他妻子是反对的 , 但凡知道他添置了新渔具 , 无可避免的就是一顿数落 。 之前还好 , 大家都用现金 , 对于他的收入水平来说 , 花销个千八百的根本就不会引起妻子的注意 , 但是现在都是第三方支付了 , 他妻子一个消费金额、消费地点是渔具 , 又免不了劈头盖脸的一顿数落 , “个人隐私”荡然无存;
3 , “多付钱的情况屡有发生”;这种事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 老年人也想赶无现金支付的时髦啊 , 但是有时候人老眼花 , “多付钱”的情况屡有上演;
我的隔壁邻居 , 76岁的老大爷 , 上个月去农贸市场买了一袋米 , 本来是90元 , 好不容易讲到86元 , 支付的时候却多按了一个0 , 860元就这么支付出去了 。 老人好几天都没有发现 , 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前几天的事了 , 去找人家 , 结果人家“关门大吉”了 , 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
无可否认的是 , 无现金支付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项便利 , 这是科技+金融的双重便利 , 值得肯定 , 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 但是大家发现没有 , 无论无现金支付成熟到什么程度 , 也无论普及率有多高 , 好像总有一些人对此“不感冒” , 该用现金的还是坚持用现金 , 好像无现金支付在他的生活中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
大学生开始用现金了 , 意味着什么?
“大学生开始用现金了” , 看到这个题目 , 我最起初的感觉是 , 难道年轻、时髦的大学生意识到了什么 , 察觉到了无现金支付的什么缺陷 , 开始“返祖”了?
咱毕竟已经毕业多年 , 对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一知半解 , 于是老刘特意询问了一下在青岛大学就读的侄子:“你身边的同学 , 真的开始用现金支付了吗”?
得到的回答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你听谁说的?哪有’!
不过 , 从他的言语中 , 确实发现有时候大学生真的会选择“现金支付” , 不过大概率不是出于主动 , 而是“被动” , 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 , 月底实在没钱了 , 开始动用“现金储备”了;
大学生最主要的支付方式还是移动支付 , 毕竟生活费都是父母通过转账完成的 , 自然消费的时候不可能多一个“取钱”的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