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太少不好,太多就好吗?现今的北上广就是例子,古人却有妙招

在我国历史上 , 曾出现过数次“人口大爆炸” 。 对于统治者而言 , 过于稠密的人口密度会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 , 所以 , 明清两朝曾采取过多项措施疏解京城人口 , 并获得了收效 。
【北京|人口太少不好,太多就好吗?现今的北上广就是例子,古人却有妙招】当今中国 , 北京的人口密度为城市发展造成了严重负担 。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 , 古人所采取的方式颇具参考价值 , 或可将其应用于当今都市 。
北京|人口太少不好,太多就好吗?现今的北上广就是例子,古人却有妙招
文章插图
根据《北京志》所载 , 明朝初期元大都(北京)的居民大量迁出 , 仅剩9.6万人 。 不过 , 在朱棣上位并迁都北京后 , 施行了一系列移民政策 , 增加了北京的人口 。 到了明朝中后期 , 北京的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六十八万 , 人口密度更是超过了每平方公里一万三千人 。
到了清光绪八年 , 京城的人口数量再次突破新高 , 达到了一百零八万人 , 造成了“户口日繁 , 待食者众 , 无余财给之 , 京师亦无余地处之”的场面 , 真可谓摩肩接踵人满为患 。 当然 , 该场面仍无法与今日之北京相提并论的 。
北京|人口太少不好,太多就好吗?现今的北上广就是例子,古人却有妙招
文章插图
早在弘治年间 , 明廷就已感受到京城人口的增长压力 , 并尝试出台疏解人口的政策 。
自永乐年开始 , 驻留在卫所的士兵在朱棣的安排下移居到北京 , 直接导致京城人口激增 。 到了弘治年间 , 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让朝廷察觉到隐患 , 所以 , 开始逐步疏解京城卫所里的士兵 。
为了安排这些士兵 , 明廷在长城设立了九大军事重镇 , 后来又在京城以北设立了真保和昌平二镇 。 时至今日 , 我们仍能在京郊看到以“卫”、“堡”、“营”为名的村镇 , 其中 , 有相当多的村镇是弘治时期被调离京师的士兵的屯居点 。
到了雍正时期 , 清廷亦出台了类似的政策 。 为了安置数量庞大的八旗士兵及其亲属 , 朝廷出钱在京郊修建了四万多间营房 , 调走了超过八万名八旗子弟 。 除此之外 , 有不少无业的八旗子弟 , 被雍正遣送到东北进行屯耕 。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 , 总共有三千多户闲散旗人被调到拉林、阿勒楚喀务农 。 最后 , 雍正还遣散了相当一部分的“汉八旗” , 将他们“打回原形” , 移出旗籍 。 到了乾隆时期 , 全部汉军八旗的士兵均已被革除旗籍 , 占籍州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