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发|大湾区加快协同创新——来自高交会的一线观察

新华社深圳11月15日电(采访人员陈宇轩)如果仪器有了“耳朵”,它会听到什么?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上,一款基于机器听觉的智能质检仪器给出了答案 。
过去,机电设备内部的质检是个麻烦事,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根据设备运行的异响作出判断 。现在,昇腾技术的研发人员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听觉等技术,为检测仪器装上“顺风耳”,生产工艺的瑕疵更易被发现 。
成立于2018年的昇腾技术公司是一家港资企业,在深圳、香港设立团队 。目前香港团队主要负责海外合作和商务工作,深圳团队侧重技术研发,两个团队利用深港各自的优势双向联动 。
“我们的设备已经在一些汽车制造企业的质检过程中发挥作用 。公司下一步的目标,就是立足深港,向整个大湾区拓展业务 。”昇腾技术首席技术官李志峰说 。
本届高交会上,3300多家海内外展商带来了近万个“黑科技”项目,像昇腾技术一样带有“湾区基因”的项目还有很多 。来自香港多个高校的产学研项目就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由于创新资源禀赋互补性强,“香港科研资源+内地产业资源”是大湾区协同创新的重要模式 。
香港理工大学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着多年学术积累 。如今,研究人员正在把测绘、地理信息、遥感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集成到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上,为香港、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管理带来“智慧大脑” 。
据项目参与人、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朱孝林介绍,香港理工大学和深圳市福田区联合成立了智慧城市研究机构,福田区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和科研经费,双方共同致力于智慧城市前沿技术研究和技术转移 。
这项合作落地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接壤的地方,由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园区和深圳河北侧的深圳园区组成 。当前,深圳园区在空间整备、科创资源、园区环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已筹集37万平方米科研空间,已落地和正对接的项目达126个 。
近日,深圳出台意见进一步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未来,这一大湾区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将进一步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等领域,对标香港及国际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大对港澳和国际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 。
采访人员在本届高交会上发现,深港之间基础科研方面的交流合作日渐增多,大湾区内部的协同创新正迈向全方位、全链条的高层次合作水平 。
利用自主研发的多维同步飞扫荧光显微成像仪器,研究人员可以对动物的脑切片实现快速扫描,从而获得脑神经完整图谱,为脑健康和类脑智能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中发|大湾区加快协同创新——来自高交会的一线观察】这是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展出的最新科研成果 。去年5月成立的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牵头建设 。目前,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已与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围绕脑认知与脑疾病的前沿领域,培养新一代脑科学人才 。
便携式移动计算平台、天眼CT、真空镀膜产品……在本届高交会上,中国科学院专馆集中展示了一批中科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取得的科技创新成就 。
“要以更大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让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内更加顺畅地流动,为大湾区创新发展带来强劲动能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