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规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刻不容缓

:原题为_中国青年报|规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刻不容缓。
近日 , 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的通知 , 并在教育部官网正式公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 。 它明确要求: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 , 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 , 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 等等 。
研究生导师本来应该积极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 , 然而 , 现实的一幕幕 , 却令人不堪面对:有的导师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 还有导师把学生当做了“打工仔” , 甚至导致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自杀 。 除了这些颇为极端的事例 , 个别研究生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把关不严等 , 也让公众吐槽 。
显然 , 这些都不是研究生导师应有的表现 , 甚至都不应该是一个合格教师应有的样子 。 按照法律的要求 ,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 尊重学生人格 , 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2018年2月 , 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 , 强化了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要求 , 将政治素质过硬 , 师德师风高尚 , 业务素质精湛作为研究生导师必须满足的三大基本素质要求 。
审视最新发布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 最大的亮点就是“精准给药” 。 根据该《准则》 , 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八项要求 , 包括“坚持正确思想引领”“科学公正参与招生”“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 对公众反映强烈的研究生导师一些错误行为 , 均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范 , 有利于对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作出更有效的归正和矫治 。
不仅如此 , 在《准则》勾勒“好导师样子”的同时 , 教育部还出台了“强制性配套措施” 。 如对违反《准则》的导师 , 明确“培养单位要依规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 , 一经查实 , 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 等等 。 这些“强制性配套措施” , 与《准则》一起 , 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 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导师行为 ,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
【中国青年报|规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刻不容缓】要实现教育强国的梦想 , 规范研究生导师行为至关重要 。 我们期待看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在现实中发挥效力 , 更好地推动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