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古人“热水造冰”,现在科学却难以解释


科学家|古人“热水造冰”,现在科学却难以解释
文章图片
科学家|古人“热水造冰”,现在科学却难以解释
文章图片
科学家|古人“热水造冰”,现在科学却难以解释
文章图片
“热水造冰”是不是感觉不可思议?古代的制冰技术究竟有多神奇?一起来看看 。
我们知道现在制冰并非难题 , 只需将水放进入冷冻室两小时左右就能得到冰块 , 更简单的 , 买个制冰机就可以制作出很多冰块 。
那么 , 大家知道吗?两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在没有现代电力设备的情况下 , 也能成功制冰 , 并在炎热的天气里 , 享受冰饮带来的快乐 。
现代物理学家曾多次试验 , 也没弄明白其中的原理 , 许多古书中都记载着古人制冰、用冰消暑 。
《笑林广记》中记载:一位男子吃了岳父准备的冰块 , 觉得十分凉爽 , 便偷偷藏两块冰带回家里 , 结果冰却化成了水 , 让他十分震惊 。
其实历代王朝都有“夏日赏冰”的隆重典礼 , 当时他们对冰的需求量很大 , 夏天来临之际 , 将上好的冰块赏赐给朝中大臣 。
唐朝的权贵夏日在家中举办宴会之时 , 需立冰山以彰显自己的身份 , 可见那时家里有冰 , 可能比家里有矿更有牌面 , 还有现代流行的冰淇淋 , 在我国唐宋年间就已经初具规模 , 当时有商人在市场中贩卖冰碎 , 他们将果汁与冰屑搭配 , 成为“古代版冰激凌” , 深受百姓喜欢 。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发出“冰雪一窑活一家”的感慨 , 充分说明当时的“冷饮业”风头正盛 , 且利润可观 。
古代冰饮的普及让当代物理学家们十分好奇 , 他们究竟是怎样在夏日制造冰块的呢?
《淮南万毕术》有记载:将沸水装入坛中 , 再盖以棉丝制品 , 放入深井底四天便能化水为冰 。
根据这种做法 , 科学家做出了许多实验 , 我国著名科学家洪振寰认为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地下气压降低 , 使得水的凝固温度升高 , 但深井气压对冰点的影响似乎很小 , 只能将冰点提高0.007度 , 想要得到冰块几乎不可行 。
有几位教授并不赞同这样的想法 , 他们尝试小规模试验 , 在玻璃罐中装上少量水 , 将其密封连通玻璃管 , 管子下端连接到玻璃瓶底 , 放温度计用以记录温度的变化 , 发现沸水在密封的情况下冷却 , 由于放气速度变缓 , 确实能得到低温 。 随后 , 他们用此方法将玻璃瓶放到井下 , 得到了零碎的冰屑 , 证明夏日造冰是可行的 , 但得到的冰不足以大规模生产 , 因此他们又转换思路 , 猜测可能是冬天的冰块储藏至了夏天 。
其实 , 早在商周年间 , 中国历代王朝就对采冰十分重视 , 周朝还设置了专门的“凌官”负责采冰 , 储存冰块的冰窖 , 被称为“凌音” 。
1976年我国考古学者曾发现春秋时期的冰窖遗址 , 足足深1.8米 , 可以储存190立方米的冰块 。 到了宋代 , 采冰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 凿取一尺见方的冰块 , 便会被运到两丈深的地窖储藏 , 冰窖里还有老榆木做成的冰板 , 帮助运输冰块 。
明清年间 , 仅北京的储冰就有18万块之多 , 用琉璃瓦制造冰窖 , 贯入泥灰 , 这样制成的地窖拥有很好的隔热效果 。
以上种种都证明古代采冰储冰十分普遍 , 夏日的冰块极有可能是冬天储存而来 。
古人的大智慧不只体现在造冰上 , 还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 , 科学界也不能给出合理解释 。
例如:由我国古天文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能比较准确的预测地震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 但因其原型没有被保留 , 现代科学家也只能依照古书仿制 , 难以探究其根本原理 。
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 考古学家从中发现了一批青铜剑 , 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 , 它们竟然光亮如新 , 锋利如初 , 丝毫没有生锈腐蚀的迹象 , 而它表面的铬盐化合物运用的处理方法是近现代的先进工艺 , 在1937年才被德国发明 , 但这种物质竟然出现在公元两百多年前的中国 , 让科学家们是疑惑不已 。
古代的技术还有许多未解之谜 , 等待人类来考察 , 地球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 , 现代的自然环境与古代早已天差地别 , 或许这便是现代难以复刻某些古代技术的原因吧!
【科学家|古人“热水造冰”,现在科学却难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