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不止游戏】防空气球是怎么阻挡飞机进攻的?( 三 )


同时也会对飞行员造成视觉和心理上的干扰 , 影响投弹的精准 。 二战时期 , 苏联甚至将防空气球的线缆相连 , 织起了一张“铁幕” , 是不是有点像《海贼王》里多弗朗明哥那招“鸟笼” 。
还是有观众会想那为什么不把气球先打掉 , 原因在于攻击气球这种目标性价比太低了 。 空袭打的就是一个突然性 , 需要尽可能快把敌人飞机 , 弹药库 。 机场跑道 , 雷达等高价值目标清理掉 。 但如果一轮浩浩荡荡的空中打击 , 首先把攻击目标弄成防空气球 。 那么就给敌人的地面火力赢得了反击的时机 。
同时气球又不值钱 , 你就算打掉了人家再升起来就是了 , 还掩护了重要的地面目标避开空袭 。 这便是防空气球作用最核心地方 , 打又很亏 , 不打又危险 。
在二战时期 , 英国代替法国成为了最爱使用防空气球的国家 , 不仅在本土布置了成千上万的“空中拒马” , 还在诺曼底战役中 , 对占领的海滩也如出一辙 , 布置了大量的防空气球 , 无处不在地提醒着德国飞行员们:“此处禁飞!”以此来尽可能保护滩头没有掩护 , 已经登陆的部队们 。
但是这些“空中拒马”也不是没有弱点 , 由于金属线较重 , 防空气球的高度还是有限 , 所以对于飞得更高的轰炸机起不到很好的干扰作用 。 而且早期的防空气球容易在恶劣天气中损坏 。 由于不少防空气球是布置在本土城市的上空 , 当气球被损坏后 , 这些带着钢缆的气球落在城中 , 导致城市中的电缆和设备也连带被损坏 。
也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 , 英国人想到了一个骚操作 , 既然线缆可以破坏自家的设备 , 那是不是也可以破坏敌方的呢?于是英军对德军发动了名为“向外行动”(Operation Outward)的攻势 。 使用了大量廉价的气象气球 , 让其朝德国本土自由飞去 , 通过气球下方挂的一条钢缆一直拖着走 。 就这样碰到高压电线后通过短路的方式 , 破坏德国本土的电力系统 。 有的气球还自带装有白磷的容器 , 在落地后会化为一片火海 。 在1940年至1941年间 , 英国陆续投放了近十万个气球(99142个)来骚扰德国 。 虽然“向外行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对德军造成了电力系统的干扰 , 但是仅以微小的代价对德国造成了远高于成本的损失 。 并且这种攻击模式就像夏夜里的蚊子一样 , 搞得德国人不胜其烦 。
看起来好像这种方式的破坏力不强 , 也没法造成大规模杀伤啊 。 我们经常在一些游戏里看到气球被作为战略性打击方式 , 比如《命令与征服3:红色警戒》中旭日帝国的“气球炸弹” , 那么在现实中有没有原型呢?
1944年 , 由于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损失惨重 , 为了报复美国 , 他们开始无所不用其极 。 日本对英国的“向外行动”有样学样 , 搞了一个“风船爆弹” 。 他们将炸弹和燃烧弹布置在热气球上 , 通过大气环流的规律 , 借助急流将成千上万个气球炸弹送往美国本土来发动攻击 , 以此希望这些气球炸弹能取得奇效 。 光听到这大家都能感到一点都不靠谱 。
情况确实是这样 , 虽然“风船爆弹”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拥有“洲际射程”的武器 , 但实际上多数气球都葬身在太平洋的极端天气之下 , 真正到达美国本土的少之又少 。 而且美国通过运动轨迹逆向分析出了炸弹工厂的坐标 , 加强了对该地的轰炸 。 科技树点歪的日本只能哑巴吃黄连 , 有苦说不出 。 虽然这个武器并不怎么实用 , 但是为后世的很多电影和游戏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
“沧海横流安足虑 , 世事纷纭何足理” ,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和防空战略的多样性 , 虽然现在武器越来越高效精确 , 气球这种比较看脸的装备不符合时代的浪潮了 , 但是对军事的应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长河而消失 , 比如之前我们讲过小岛秀夫情有独钟的黑科技“富尔顿回收系统” , 利用气球升空和改装的运输机 , 能够在激烈的战区快速撤离人员 。
二战后防空气球虽然退役 , 但是由于现代战争信息战的重要性 , 之前的防空气球得以重生 , 成为了现代战场所需要的预警气球 。 冷战期间 , 美国通过高空的预警气球来监视苏联的核试验 。 在后来的马岛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 , 英美都提出了要通过气球搭载雷达来进行战术侦查 。 以巡航导弹为代表的超远距离制导武器 , 已经成为了较强破坏力的战争手段 , 而造价低廉的空中预警气球 , 可以通过搭载雷达进行预警 , 躲避对方的侦查 , 甚至达到能够干扰敌人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