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长江大保护的石首答卷:水清地绿舒展生态画廊( 三 )


石首市意识到 , 湖泊之所以治不好 , 根子在于一味追求经济利益 。 湖泊的生态功能必须摆在首位 , 经济效益必须服从于生态效益 。
2015年 , 石首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湖泊保护行动方案(2015—2017年)》 。
2016年 , 石首市完成拆坝还湖784.5亩 。
2017年至今 , 石首市成功收回全市44个湖泊承包经营权 。
2017年1月石首出台《湖泊退出承包经营实施方案》 , 要求做到“三个一律”:一律停止生产性投入;一律无条件终止发包承包、收回经营权;一律无条件实行人放天养、清水养鱼 , 恢复生态养殖环境 。
提前终止合同 , 不仅要损失每年800多万元的承包费 , 还要拿出重金对承包主进行补偿 。 石首意志坚决 , 强力推进 。 据统计 , 石首市、乡两级政府共掏出了3000多万元补偿款 。
45个湖泊回归自然后 , 不让一粒肥料入水 , 真正实现了人放天养、清水养鱼 。 经过休养生息 , 湖泊水质明显好转 , 水草长起来了 , 螺蚌又出现了 , 水鸟飞回来了……
生态优先 , 红线不可触碰 , 在此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 , 成效斐然 。 石首治湖经验引发关注 , 多地来此学习取经 。
打造水清地绿天蓝生态廊道
近日 , 一场小雨过后 , 位于石首中心城区的20多处街头小游园“绿肥红瘦” , 市民在此散步、赏花、看景 , 格外惬意 。
近年来 , 石首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 , 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 , 让老百姓享受到长江大保护带来的生态红利 。
“很难想象 , 几年前这些游园有的是高墙围住的机关院落 , 有的是残破的违章建筑 。 ”爱好摄影的熊丰见证了变迁 。
变化的背后 , 彰显着石首市绿色发展的新思路 。
几年来 , 石首投入8亿多元改善城市环境、修复城市生态 , 推动了一系列工程 。
从爱国园等16座街头游园 , 到顺势巧建的陈家湖公园 , 再到连三山于一体的南岳山、笔架山、马鞍山公园 , 石首提升城市品质一路疾行 。 2017年底 , 石首荣膺“国家园林城市” 。
如今 , 行走在石首街头 , 市民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 这份自信来源于城市生态的大变化 , 来源于家门口便可检验的“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