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悄悄崛起的中国自主医疗器械( 二 )


在迈瑞最新的三季报中可以发现 , 一系列能为医护人员创造显著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正在推出 。 例如: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手术床HyBase V8(CE)、4K数字化手术室(CFDA) , 体外诊断产品线的MC-80全自动细胞形态学分析仪、CL-8000i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医学影像领域的超声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昆仑R7”、妇儿应用解决方案“女娲R7”等 。
目前 , 迈瑞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在国内市场 , 更是覆盖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 。
拥有完整产品体系的迈瑞 , 可以通过一个单品 , 带动整个科室 , 整个医院 , 甚至是整个医疗集团 。 试想一下 , 当一个科室从只用迈瑞的呼吸机 , 到用上迈瑞的全套医疗方案 , 诊疗的协同性和效率 , 势必会大幅提升 。
最后达到的状态就是——
“一个科室 , 一个品牌 , 一套解决方案” 。
供应链掌控力
在投资界 , 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药不如械 。
就是说 , 相比制药领域 , 医疗器械行业格局相对稳定 , 领先者的优势地位很难被打破 。 相比于创新药 , 医疗器械的研发风险要低很多 。
这背后 , 是两个行业固有逻辑的差异:
器械行业大多是微创新 , 技术演进有连续性;创新药的研发风险系数要大很多 , 也因此黑马突袭的例子非常多 。
更关键的是 , 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很多 , 产品线纷繁复杂 , 每个产品线之间差异很大 , 新玩家很难快速进入新的细分行业 。 这样一来 , 医疗器械要想拓宽增长面 , 必须具有强大的跨领域整合实力 。
对迈瑞来说 , 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这三个领域 , 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技术实力 。 而为了增强技术实力 , 迈瑞还在不断向外探索 。
就在不久前 , 迈瑞发布公告称 , 公司收购芬兰海肽生物(HyTest)及其下属子公司100%股权的交易完成交割 , 交易价款为5.32亿欧元 , 约合人民币40.35亿元 。
HyTest是全球顶尖的专业IVD上游原料供应商 , 在专业原料厂家当中排名数一数二 。 这笔收购之后 , 迈瑞不仅能补齐核心原料研发生产能力 , 还能优化上下游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 , 为公司IVD业务的海外拓展奠定基础 。
而且 , 由于HyTest在全球免疫原材料领域的卓越地位 , 收购完成后 , 迈瑞医疗将一跃成为这一领域的头部企业 。
并购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既拓展了产品线和渠道 , 又拥有了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 。
回看近10年 , 迈瑞医疗已进行多起收购 , 涉及IVD、监护、内镜、骨科等产品线 , 延伸至美国、澳大利亚等市场 。 某种程度上来说 , 这一系列的投资并购是迈瑞产品线拓展、市场扩张的重要因素 。
例如2013年 , 迈瑞医疗就宣布与美国ZONARE医疗系统集团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 。 在这次收购三年之后 , 迈瑞医疗推出高端彩超产品Resona7 , 并迅速做到国内彩超市占率第一 。
通过这种“自研+并购”的道路 , 迈瑞从而拥有了较强的供应链掌控能力 。
这一点 , 从财报中也能看到迹象 。
2015年—2019年 , 迈瑞医疗的预付款分别为0.86亿 , 0.92亿 , 1.07亿 , 1.22亿 , 1.37亿 。 占营业收入的1.07% , 1.01% , 0.96% , 0.90% , 0.83% , 呈明显下降趋势 。
给上游的预付款越来越少 , 意味着迈瑞医疗对上游供应商的话语权越来越强 。 这种话语权 , 进一步体现为供应链成本的下降 。
在变化中进化
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议价能力 , 对一家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来说 , 是必不可少的 。 但仅仅有这些 , 还不够 。 行业政策时常变化 , 只有与时俱进、快速迭代 , 才能保证基业长青 。
今年以来 , 集采的飓风吹遍了整个医疗行业 。 招标降价、分级诊疗、医联体、阳光采购、两票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 多少使得医疗器械行业面临一定降价压力 。
作为行业内的龙头 , 迈瑞自然也置身其中 。 但在仔细研究过后 , 众多投资者普遍觉得影响不大 。
其一 , 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在国际上依然处于弱势 , 扶持国产械企在高端医用耗材领域自立自强的路线不可能动摇 。 这也意味着 , 尽管要集采 , 但依然会保护企业合理利润 , 从而助力国内企业进一步自主创新 。
其二 , 迈瑞自身具备强大的方案重构能力 。 在国内 , 迈瑞有2000多名服务工程师 , 800多家代理商 , 实现对300多种产品机型的管理 。 这意味着 , 在庞大的自有网络下 , 迈瑞可以随时为客户提供新的医疗解决方案 , 打造医企融合新生态 , 完成深度绑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