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迎检、迎检,对上“标准答案”才保险?

:原题为_半月谈|迎检、迎检,对上“标准答案”才保险?。
入户调查时 , 检查组问村民“每周能吃几次肉” , 回答“一周一次”不合格 , 必须回答“想吃就吃”才算通过……不少基层干部向半月谈采访人员吐槽 , 迎检时会碰到一些教条主义的考核方式和检查细则 , 为此他们要费尽心思琢磨上级心目中的“标准答案” , 不仅消耗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 , 还容易滋生“只看表面 , 不顾实效”的歪风 , 导致考核形式主义 。
半月谈|迎检、迎检,对上“标准答案”才保险?
文章图片
上面要“标准答案” , 下面备好样板模范
中部地区某乡镇迎来一次上级问卷调查 , 其中一个问题是“一个星期可以吃几次肉” , 有位村民回答“一个礼拜吃一次” 。 后来反馈情况时 , 当地基层干部被告知这个问题答得不合格 。
这位干部很纳闷 , 乡村治理的水平并不能通过吃肉的频率来体现 , 再者说 , 农村有些年纪大的人 , 平时口味就比较清淡 , 一个礼拜吃一次肉并不稀奇 。 但为了检查能过关 , 他们还是专门研究了一下 , 让村民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回答“想什么时候吃肉就什么时候吃” 。 果不其然 , 复查时这个问题通过了 。
检查不看实际情况 , 只看能不能套得上“标准答案” , 这让基层很难办 。 在东北的农村地区 , 村民习惯在院子里堆放柴火垛 , 当地一位村民告诉半月谈采访人员 , 为了应付上级的环境检查 , 干部要求每家每户门前的柴火垛必须整齐码放 , 为此还特意聘请了工人来村里整理柴火垛:“必须码得整整齐齐 , 排成一条线 , 不然检查通不过 , 还得重新码 。 ”
【半月谈|迎检、迎检,对上“标准答案”才保险?】更为夸张的是 , 有的院子因为靠近村里的主干道 , 是上级领导检查的必经之地 , 因此要求格外严格 , 有一次甚至前前后后整理了8次才过关 。 “为了摆得整齐 , 把我们的柴火搬来搬去 , 都折腾得没法烧了 。 ”这位村民说 。
半月谈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由于一些考核内容刻板 , 基层干部只能对照“标准答案”硬着头皮干 。 中部地区一位副县长说 , 之前接待过省里一个检查组 , 再三盘问一产业项目为何没走招投标程序 , 而实际上按有关政策 , 该项目可以走简易程序 , 不必招投标 。 然而 , 基层干部怎么解释都没用 , 检查组还是要求马上整改 , 他们只好编一份招投标材料补上 。
无奈之下 , 许多地方的回应之道是:你想要标准答案 , 我给你看样板模范 。 中部地区一位焦化企业负责人说 , 疫情期间他们抓住“无接触经济”和5G新基建的机遇 , 在当地率先建成大数据中心 , 实现了厂区内5G信号覆盖 , 厂区环保标准也明显提升 。 结果 , 换来的是企业成了迎检专业户 。
“上面只要有检查组来 , 县里就把人带来 , 有时还专门叮嘱 , 尽量多留领导们一会儿 , 压缩他们去别处的时间 。 ”这位企业负责人说 。
类似现象并不少见 。 中部地区一座智能化矿井的负责人表示 , 作为当地安全保障最好的矿井 , 几乎每周都有安全检查组上门 , 同一个部门不同处室、科室的人轮流来……原来 , 基层监管部门最怕检查组现场检查过的企业再出事 , 那样他们肯定会遭问责 , 为求稳妥 , 就安排检查组每次都去当地模范企业 , 把检查变成“回访” 。
检查考核是指挥棒 , 一旦乱挥就变样
不少基层干部表示 , 上级的检查考核是必要的监督手段 , 有助于推进相关工作在基层落实 , 但如果检查考核的形式过于机械 , 会导致基层干部的精力用错了地方 , 也让考核检查严重变味走板 。
——辛辛苦苦务“虚功” 。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 ,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给基层减负 , 现在的检查也确实比过去少了 , 但是一些检查过分强调硬性指标“不打折扣” , 仍使得基层干部把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并无实质意义的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