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最好的礼物

核心阅读
随着人们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越发重视 , 如今在教育领域 , “健康第一”成为新的关键词 , 相关话题总能引发广泛关注 。 如何防控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 , 需要全社会共同想办法、开处方、寻解药 。
每天早上一到校 ,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 , 就是冲向操场 , 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 。 几年前 , 该校校长芦咏莉在全校推行“零点体育”活动 , 产生的“化学反应”令人欣喜:从2017年到2019年 , 全校学生体质监测优秀率提升超过10% , 新发近视控制方面也效果显著 。
随着人们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越发重视 , 如今在教育领域 , “健康第一”成为新的关键词 , 相关话题总能引发广泛关注 。 如何防控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 , 需要全社会共同想办法、开处方、寻解药 。
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 , 提高体育在教育评估体系中的权重
本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 已是自1985年以来的第八次 。 调研针对6—22周岁在校生 , 检测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20多项指标 。 “从学段看 , 初中阶段学生身体机能、体能素质增强明显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说 。
教育部数据显示 , 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为91.91% , 优良率为30.57% 。 “有些指标回升得比较高、比较快 。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体育教研员车纯说 , 从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中可以了解到 , 中小学学生整体优良率能达到40%左右 。
这些成果 , 得益于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的改进和加强 。 目前 , 学校体育领域已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评价、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等评价制度和手段 。 “阳光体育”“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等主题活动也在持续推进 。 教育部多次要求 , 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 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
从效果看 , 体育考试等刚性手段“杠杆”作用最为明显 。 “体质监测、中考体育等手段确实能起到督促儿童青少年锻炼的作用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江华坦言 , 但也要注意 , 不能只围绕测试项目让学生反复练习 , 而是要让孩子真正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
“政策的落实需要配套的具体举措 。 ”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柳鸣毅建议 , 可以出台有关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的操作指南 , 以科普手册的形式让家长和孩子掌握 。 在江华看来 , 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 , 重在扭转“重智轻体”的观念 , 提高体育在教育评估体系中的权重 , “学生体质监测带来的不只是数据变化 , 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变化、体系的变化 。 ”
营造孩子放学回家后的运动氛围 , 让体育变成家庭的传统、家人的相处方式
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各种问题的形成 , 除了少数遗传因素外 , 大部分要归咎于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 。 让孩子“动起来”说来容易 , 但要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 , 关键看学校、家长以及社会提供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和运动氛围 。
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度过 , 校园体育是孩子们增强身体素质、培养运动习惯的重要一环 。 “加强体育素养 , 不仅需要体育课 , 还需要健康教育 , 目前看 , 学校健康教育的体系性和科学性都要增强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主任徐建方说 。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 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的老师们花了不少心思 。 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了“体育健身与游戏”选修课 , 让原本不愿动的孩子活跃起来 。 “3年来 , 选修班不少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从及格变成良好、优秀 , 孩子们打心底里盼着体育课能上久一点 。 ”该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刘娓楠说 。
户外锻炼不仅对孩子生长发育大有益处 , 更能有效防控近视、肥胖等问题 。 尽管有“每天锻炼1小时”的硬性要求 , 但孩子们在学校的户外活动时间仍显不足 。 徐建方认为 , 孩子先要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技能 , 然后选择一两个有兴趣的项目 , 有助于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 “有乐趣才能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