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拿破仑三世想靠铁甲战舰超越对手,但这军备竞赛最终还是英国获胜( 二 )


这之后联军舰队的活动转移到亚速海 , 靠着炮艇队逼降了俄军在刻赤的守军 。 而在塞凡堡 , 得到40000土耳其部队、15500新参战的撒丁王国生力军的支持 , 联军终于在1855年9月经由陆路拿下塞凡堡 。
同年(1855)10月 , 联军舰队向西航行 , 这次的目标是扼守聂伯河口的金伯尔尼(Kinburn)要塞 。 虽然英、法各有四艘战列舰参与岸轰 , 真正起作用的则是各种炮艇、臼炮艇 , 有浅水明轮船也有螺桨船 。
其中最受瞩目的 , 则是拿破仑三世亲自下令建造的三艘浮动炮台——有鉴于锡诺普海战中木壳帆船不经打 , 这些排水量1575吨的平底船木壳外加装了4英寸(10公分)厚的锻铁甲片 。
当这些浮动炮台下锚在目标1000码(914米)外开火时 , 俄军岸炮的炮弹、开花弹纷纷从装甲上弹开 , 尽管这种笨重的浮炮台很容易成为目标——各船被击中的次数在29至55次之间 。 虽然有着船的外表还加装了蒸汽轮机 , 但实际上他们的航行能力很差 , 四节的航速只能勉强维持舵效 , 实际上是拖船一路从法国拖进黑海的 , 也不能驾以风帆 。
话虽如此 , 这些装甲浮动炮台正是随后诞生的铁甲舰(ironclad)最直接的前身 , 他们的威力十分具有说服力——每艘炮台上装配了16门50磅滑膛炮 , 三艘船共倾泻了3000多发炮弹 , 在正午之前便将俄军阵地圯平 。 观战英军忙不迭向国内要求不列颠也得要有不下于法国人的浮动炮台 , 不但同款还得同数量 , 而英国人确实早在1854年便已开始建造类似的装甲浮炮台 。
当今史学家对这些铁甲舰原型的威力多所质疑 。 俄军的岸炮阵地建得并不好 , 只装备了弹重24磅的火炮 , 位置过于突出 , 很容易遭到侧击 。 在浮动炮台加入攻击之前 , 其他各式炮艇、臼炮艇的火力就已经压制住了俄军 。
铁甲的作用也不宜夸大 。 比浮动炮台位置更接近敌炮的战列舰也是损失轻微 , 这距离24磅炮依然打不穿木壳船 , 炮战中英军的皇家公主号(Princess Royal)号在650码(594米)开外才负伤两员 , 而毁灭号(Dévastation)反而阵亡两员(因为一发“幸运弹”不偏不倚射进舷侧炮门) 。
实际上 , 英国在1854年对四英寸铁甲的试射结果就已说明300码外的32磅炮对铁甲无效 , 但对上68磅炮防护效果就不令人满意了 。 再说 , 金伯尔尼炮战前两个月 , 英法联军在波罗的海针对瑞典堡(Sveaborg)的岸轰作战中就已经显示出各式炮艇、臼炮艇、明轮船的威力 。
这些小艇不仅比战列舰不起眼 , 也比战列舰难瞄准 , 整个炮战期间就只损失了一条小艇 , 阵亡一人、伤15人 , 却给俄军造成不成比例的损失——俄军大约伤亡2000人 , 港内停泊的船只当中还被打沉了六艘战列舰外加17艘小型战舰 。 这个战果与浮动炮台就没什么关系 , 但无疑是后来金伯尔尼炮战致胜所仰赖的前车之鉴 。
1856年3月 , 俄罗斯认栽 ,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 。 但老想打破现状的法兰西雄心勃勃 , 已准备好下一场同不列颠的较量 。
虽然有后世的种种质疑 , 但对自诩为炮术专家的拿破仑三世而言 , 锡诺普的海战、塞凡堡的舰炮对岸炮都说明了木质船壳的不牢靠 , 而金伯尔尼则提供了另一次海军建设赶超英国的契机——在1850年代初螺旋桨推进器的安装大赛中 , 法国已经确定失败了 。
虽然1850年代中叶双方的蒸汽螺桨舰数量恰恰相等 , 都是27艘(都是新造六艘、改造21艘) , 但英国建造中的(八艘)、改造中的(八艘)蒸汽螺桨舰还足足有16艘 , 法国却只剩三艘在建、四艘改造 , 更别提英国人造的战列舰比起法国都是既大且贵 。
不过现在这些都不要紧了 , 由于金伯尔尼的教训 , 拿破仑三世确信 , 未来将是铁甲舰的天下 。 1857年11月 , 过去为法国设计第一艘全新螺旋桨战列舰——拿破仑号(Napoléon)——的设计师德洛梅宝刀未老 , 10年后又亲手操刀铁甲舰光荣号(Gloire)的设计 。
排水量5630吨的光荣号木质船壳 , 外装11.4公分厚的锻铁装甲 , 配备了36门弹重68磅的前膛线膛炮 , 火炮如以往的风帆舰一般罗列左右 。 虽然吃水不少 , 满载后光荣号的炮门距离海面仅有六英尺(1.8米) , 但照往常的惯例 , 这等尺寸与舰载炮数量只够一层炮甲板的 , 只能算是小型护卫舰 。
话虽如此 , 法国人并不真拿他当护卫舰看待 。 炮门离水面近意味着适航性差 , 而光荣号的燃煤搭载量仅有700吨 , 可没办法满足护卫舰巡回海外的任务需求 。 光荣号实际上就是奔着舰队决战设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