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Pro|买PC送无限面积移动办公室 这体验有点野( 二 )


外设方面 , 前代产品的键盘盖、手写笔和SurfacePro8并不兼容 , 这些选购配件需要重新购置 。
一块好屏让SurfacePro8使用舒适度大幅提升
这不是一块以游戏为设计方向的产品 , 身边购买这款产品的以内容创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办公应用为主的人群居多 。 有很强的移动便携需求 , 每天的使用时长都很久 。
这一代SurfacePro8保留了二合一设计 , 重量是891克 , 和轻薄本相比有绝对的轻量化优势 , 屏幕却能够带来13英寸的大屏视野 。 3:2的屏幕比例是现在推崇的生产力屏的特征 , 分辨率达到2880*1920 。
在实际体验中拿着这块产品从广州自家到深圳出差 , 车程1.5小时左右 , 在后排把支架打开放在膝盖上使用 , 有一种移动办公室的感觉 , 临时开手机热点联网 , 下载安装了企业微信、微信、邮箱等等软件 , 直接进入工作节奏 。
在轻办公需求上毫无压力 , 屏幕的亮度可以对抗照进车窗的阳光干扰 , 不再需要因为反光等原因中断工作 。
SurfacePro8的尺寸为287mm×208mm×9.3mm , 随身收纳很方便 , 和手机的厚度差不多 , 相比笔记本电脑可以给背包留出更多空间 。
值得一提的是SurfacePro8名为PixelSenseFlow的显示屏升级到了120Hz刷新率 , 进入高刷俱乐部后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在运行不同应用的时候调节刷新率 。 比如播放高清视频的时候调用120Hz刷新率 , 让屏幕表现流畅精细 。 浏览网页的时候调用60Hz , 降低功耗 , 延长续航时间 。
个人对续航时间更加看重 , 基本上轻办公应用都对高刷没有特别需求 , 所以可以日常设定在60Hz , 在特定需要高刷的时候再改过来 。
画面的精细程度是提升体验的另一个原因 , 屏幕2880×1920分辨率 , 像素密度达到了267PPi 。 图片、文档、视频的观看体验都有大幅提升 , 不会再有粗糙感 , 搭配3:2比例屏幕可以显示更多的内容 , 屏幕整体在显示面积、精细度、色彩和流畅度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
在办公室使用的时候还可以进行显示扩展 , 通过全功能的Thunderbolt4接口连接4K分辨率显示器 , 日常办公使用效率可以达到最优 。
另外更加面向移动端场景的Windows11系统 , 让SurfacePro8的触控操作更符合人们日常使用习惯 , 像用手机那样用电脑 , 代替键鼠 , 尤其是在飞机、高铁等空间狭小的场景里更能发挥作用 。
总结一下
移动办公场景里 , SurfacePro8带来了大屏体验 , 结合键盘盖使用完全可以发挥笔记本的能力 。
轻量化需求方面 , 891克重量有绝对优势 , 收纳方便 , 极限减负 。
场景适应性方面 , 自带支架、键盘盖、手写笔以及触控屏的组合可以在可以想到的任何场景开展工作 。
科技感设计增强职场形象分
在职场上所见不一定既所得 , 很多底层、背后的考虑更有探索的价值 。 具体到SurfacePro8这款产品 , 除了软硬件的应用考虑之外 , 产品设计带来的职业形象提升、氛围感同样值得关注 。
类似于职业装的属性 , Surface的用户有很多共同点 , 营造出了专业、商务、高效的群体印象 。
很多次在活动现场看到编辑、记者同行抱着Surface在膝盖上、蹲坐在地上或者随便找一个角落开工码字 。 这类用户多起来以后 , Surface也逐渐营造出各种偏向专业领域的产品形象标签 , 和跑分软件的跑分、硬件参数等等都无关 。
这是一种产品性格 。
外观与功能设计是养成这种性格的关键 , 这次SurfacePro8延续着之前的设计脉络 , 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 。
超轻薄的设计带来了优秀的移动性 , 但是因为取舍问题 , 内部并没有风扇来帮助散热 。 实际体验中连续开机三四个小时 , 热量并没有明显上升 , 在膝盖上也可以很舒适的使用 。
从结构上看的话 , SurfacePro8采用了双层机身的结构 , 上半部分是散热孔 , 通过主动散热提升散热效率 , 这也是一直延续下来的经典设计
背部下方是堪称业界典范的支架 , 全阻尼设计 , 最大可以达到165° 。 不同的开合角度适合笔记本模式、平板模式、手写模式 , 以及桌面、膝上等等环境 。 机身采用使用的阳极氧化铝有不错的触感 , 显得高级、科技 , 从而整体营造出一种“他好职业啊”、“就应该找这种合作伙伴”等等印象 。
强大的接口是高效办公的好朋友 。
PC接口的实用性与易用性经常被人们忽略 , 从而成为高效使用表现的一块明显短板 。 SurfacePro8并没有因为追求轻薄便携而对接口进行锁水 , 采用了两个支持USB4.0与雷电4的Type-C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