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生产力低下的人类社会早期 , 面对大自然 , 人们是无能为力的 。 偶然出现的天灾 , 以及生存狩猎 , 都存在着不可预知的危险 。 在这一阶段 , 人们畏惧 , 但不得不接受死亡 。 随着社会的进步 , 人类逐渐进入更加高级的文明 , 对永生的追求便开始了 。
早在两千多年的秦朝时期 , 秦始皇就开始踏上寻求“长生不死”的征途 。 在此之后 , 许多帝王贵族为了延续在世的荣耀地位 , 也纷纷重蹈覆辙 , 追寻永生 。 千百年来 , 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 , 我们现如今所拥有的科技 , 还不足以帮助人类实现永生 。 但针对这一目的的科学实验 , 却从未停止 。
在美国 , 有这样的一个特别的机构 , 名为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 , 于1972年由佛瑞德·张伯伦与其妻子琳达所创办 。 而这个机构的特别之处在于 , 为人们提供人体冷冻服务 。 那么何为人体冷冻技术?
现代低温生物学认为 ,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缓的 。 而人体冷冻技术则是基于这一理论而出现的一种正处在试验阶段的医学技术 。 在这项技术当中 , 人或动物在死亡之后 , 能够通过在极低温的情况下进行深低温保存 , 从而达到在遥远的未来再通过先进的医疗技术进行解冻复活的目的 。 如果说这一试验中的医疗技术真的能够实现 , 那么人类就可能实现真的“永生” 。
事实上 ,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 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就启动了这一项目 。 在当时 ,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行冷冻保存试验的人是心理学家詹姆士·贝德福德 。 他的遗体 , 被科研人员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液态氮溶液当中 , 等待着“复活”的那一天 。 在我国 , 也有很多接受人体冷冻技术的人 , 其中杜虹就是我国首位“冷冻人” , 她的头部被保存在了美国的阿尔科基金会的实验室当中 。
按照这一机构的计划 , 在50年之后 , 人类有望实现细胞再生或其他医疗技术 , 来实现“冷冻人”的复活 , 而杜虹也参加了这项计划 。 对于杜虹 , 一些读者或许会有一定的了解 , 她是一位作家 , 曾经担任过重庆出版社少儿中心的副编审 。
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 , 杜虹的很多作品 , 例如《春之神》、《等客人》等都入选了儿童文学选集以及幼儿园教材 。 一直以来 , 杜虹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 用孩童般浪漫书写童趣 。 即使是退休之后 , 也一直在关心儿童的教育事业 。
但慢慢地 , 随着年龄的增大 , 杜虹的身体出现了很多状况 , 最后更是被查出患有胰腺癌 。 为了治病 , 杜虹的家人们四处奔波 , 而她自己也长期承受着病魔的折磨 。 但即使是这样 , 仍然于事无补 , 杜虹的病情不断恶化 , 就连医生也没有了办法 。
面对这样的结果 , 杜虹也选择了坦然面对 , 毕竟自己也年事已高 。 但杜虹的女儿并没有放弃 , 她通过网络了解到 , 在美国有一种人体冷冻技术 , 能够将遗体进行超低温保存 , 等待科技发达的那一天 , 实现“复活” 。
【英国|我国首位冷冻人杜虹,头部被完整保存在美国,计划2065年“复活”】
女儿张思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 , 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 , 杜虹最终答应了 。 之后 , 杜虹的女儿通过自己在美国的同学 , 联系到了阿尔科机构的相关人员 。 然而 , 由于对完整的遗体进行冷冻太过昂贵 , 杜虹最终选择只对大脑进行冷冻 , 即使如此也花费了近80万人民币 。
2015年 , 杜虹因病去世之后 , 早就等待在一旁的美国医生立即在杜虹的体内注射了防止血液凝固的药物 , 同时为她安装上可以保证血液循环的按压心脏 。 在这些都完成之后 , 最重要地就是用特制的保护液替换掉身体中的血液 , 来防止冷冻低温带来的伤害 。 在完成所有的处理工作之后 , 杜虹的遗体被送到了美国的阿尔科生命延续机构当中 , 在零下196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保存 。
如果在50年之后 , 也就是2065年 , 人类能够实现细胞的再生等科技 , 杜虹想要“复活”则还需要面临“身体再造”的问题 。 虽然这一技术仍然没能实现 , 人体冷冻技术也仍在试验阶段 , 但对人类寿命极限的探索与研究 , 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 对此 , 你怎么看?
- 外卖|真尴尬!英国女子情人节当天点印度外卖,不料收到火辣内衣
- 南海一号|南海发现800年前沉船,我国出资5亿打捞,英国一口咬定是他们的
- 梅第扬|柏林爱乐首位中国音乐家梅第扬: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 汉堡店|英国大胃王情侣在汉堡店吃霸王餐,遭警方搜捕,店主含泪控诉损失
- 作家|英国5岁女孩绘画作品出版 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作家
- 柏林爱乐|梅第扬:柏林爱乐的首位中国音乐家
- 英国爵士为夫人的“嫁妆”建图书馆|欧洲访书之二 | 克莉斯汀
- 伦敦|【微特稿·投资与消费】英国一家画廊出售非同质化代币版“名画”
- 伦敦|英国民众参加伦敦冬跑
- 英国|2022年不是2008年!英国学者:北京这届冬奥会给世界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