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申万菱信三成权益规模依赖分级基金,发力债基保排名

:原题为_第一财经|申万菱信三成权益规模依赖分级基金,发力债基保排名。
分级基金即将落幕 。 据第一财经采访人员统计 , 截至11月7日 , 仅有90余只分级基金等待整改或清盘 。 而在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中旬的一轮牛市中 , 分级基金因成倍放大收益而名声大噪 , 市场规模也从439亿元攀升至3845亿元 , 但随之而来的市场调整让分级基金持有人损失惨重 , 产品规模缩水 。 2015年7月后 , 不再有分级基金获批上市 。
【第一财经|申万菱信三成权益规模依赖分级基金,发力债基保排名】申万菱信正是那一批享受分级基金红利的公募基金之一 。 如今 , 申万菱信旗下分级基金规模依旧占总权益基金比重超三成 , 同期富国基金旗下分级基金占比仅10%左右 。 业内人士认为 ,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 , 分级基金2020年年底全部退出 , 但转型后 , 原分级基金对应产品规模大概率会缩水 , 公司管理费收入也将有明显下降 。
分级基金撑起权益基金1/3以上规模
截至11月7日 , 申万菱信旗下仅剩5只分级基金等待最后的整改 , 根据公告 , 申万菱信中证申万电子行业投资指数分级已成功召开份额持有人大会 , 并顺利通过转型议案 , 其余4只面临强制整改 。
具体来看 , 11月6日 , 申万菱信公告称 , 申万菱信中证申万电子行业投资指数分级转型实施前的选择期为自2020年10月9日起 , 至2020年11月6日止 。 对于在选择期内未作出选择的基金份额持有人 , 其持有的申万电子份额、申万电子A份额与申万电子B份额将在份额转换基准日(2020年11月9日)均按各自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而不是二级市场价格)转换为基金份额净值为1.0000元的申万菱信中证申万电子行业投资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LOF)之A类场内份额 , 如果投资者在转型前以溢价持有或买入 , 折算后可能遭受较大损失 。
截至2020年9月30日 , 申万菱信中证申万电子行业投资指数分级基金母基金份额资产净值为7.9亿元 , 较二季度末增加3.44亿元 , 份额为8.07亿份 , 较二季度末增加3.22亿份 。
截至9月30日 , 上述5只分级基金母基金份额资产净值为103.12亿元 , 占申万菱信当期权益类产品总规模的34.64% 。
此外 , 申万菱信中证环保产业指数分级已完成转型 , 由分级基金转型为LOF基金 。
资料显示 , 公募基金行业首只分级基金成立于2007年 , 因上市后分级A收益稳定、分级B收益弹性空间大而曾备受追捧 。 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中旬的一轮牛市中 , 分级基金的规模从439亿元扩容至2015年6月12日的3845亿元 , 增幅高达776% 。 随后股市进入密集调整期 , 分级基金去杠杆成为监管的举措之一 , 而且 , 自2015年7月之后就不再有分级基金获批上市 。
靠债基挽救规模
随着分级基金陆续退出 , 部分公募基金的权益规模增长也面临挑战 , 申万菱信就是之一 。
一位公募基金行业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转型后 , 分级基金母基金不受影响 , 但是AB份额持有人的风险偏好、期待收益是不同的 , 对于A份额持有人来说 , 本身就是获取低风险收益 , 但转型后接受不了高波动的权益类产品 , 会选择赎回;对于B份额持有人来说 , 转型后不再有杠杆 , 波动也会变小 , 收益也会大打折扣 , 同样会赎回 。
“这意味着分级基金转型后产品规模大概率会缩水 , 而公募基金是追求规模的 , 和管理费成正比 , 规模减小 , 公司收益也会下滑 。 ”上述人士点出 , 当年的保本基金也是这样 。
官网显示 , 申万菱信成立于2004年1月15日 , 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 注册资本1.5亿元 , 现有股东申万宏源证券、日本三菱UFJ信托银行 , 分别持股67%、33% 。
据Choice显示 , 成立当年年末 , 申万菱信规模不足65亿元 , 2009年末迅速达到236.62亿元 , 2010年规模几乎腰斩 , 随后几年一直不温不火 , 直至2013年末也只有158.89亿元 。 2014年市场行情火热 , 年末 , 申万菱信规模暴增至486.27亿元 , 2015年达到494.2亿元 , 随后三年规模连降至261.58亿元 ,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 , 公司规模攀升到历史高点614.46亿元 , 行业排名第54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