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冷链食品供应链该如何消毒? 需要对冷链食品望而却步吗?

:原题为_上观|冷链食品供应链该如何消毒? 需要对冷链食品望而却步吗?。
8日 ,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 。 为切实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 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 海关总署会同交通运输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研究制定《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 。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 , 冷链食品频频“摊上大事” , 多地发生在食品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事件 。
冷链食品供应链该如何消毒?大家要对进口冷链食品望而却步吗?采访人员邀请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上海海事大学专家进行解答 。
冷链食品监管需形成闭环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远航”计划特聘教授吴先华解释 , 冷链食品的生产、运输、消费区域比较分散 , 有些冷链食品的生产和封装地也不在同一个地方 , 运输过程会利用飞机、轮船、卡车、仓储等多种运输工具 , 因此运输工具消毒很重要 。 消费地终端的检测和消毒 , 是最后一关 。 总的来说 , 冷链食品的监管需要“闭环”管理 。
目前 , 信息溯源技术是有的 , 但每个环节的检测能力却不能保证 , 需要各国和行业协会如运输协会、海事组织、食品协会的通力协作 , 形成高效信息共享、信息反馈和信息溯源机制 , 才能快速应对新冠病毒带来的威胁 。 吴先华坦言 , 目前难度不小 。 “只有重点做好国际冷链集装箱、冷链货物运输船舶、车辆、仓储等装备的消毒工作 , 以及货运司机在口岸点、作业点、居住点的闭环管理 , 将每个环节的信息有效、准确连接起来 , 才能有效溯源、跟踪 , 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布控措施 。 ”
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生蔡华介绍 , 新冠病毒耐冷不耐热 。 如果在食品加工环境、运输、流通、销售环境中存在新冠病毒或其感染者 , 食品及其包装就有可能因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而沾染新冠病毒 。 “许多病毒可在4℃的冷藏环境下保存一个月 , 在冷冻条件下保存数年 。 ”
不过 , 蔡华指出 , 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 一般不会通过“吃”进行消化道传播 。 水产品尤其是鱼类没有肺部 , 不会感染呼吸道传播的病毒 , 没有证据表明可以感染新冠病毒 。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欧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均表明 , 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 。 “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新冠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 , 不必过度恐惧 。 但新冠病毒污染食品是可能的 。 ”
上海海事大学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副教授何军良和疾控专家都提到 , 冷链食品或包装检出病毒核酸并不等于“吃冷链食品感染病毒” 。 首先新冠病毒要感染人 , 不但要有一定的病毒载量 , 还要求病毒有活性 。 目前的检测手段只能表明样品表面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 是否为活病毒、病毒浓度多少尚不明确 , 因此能否致病还不好说 。
冷链人员最应关注手卫生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 , 对于从事直接接触生鲜食品的工作人员来说 , 做好个人防护非常重要 。
蔡华提到 , 冷库管理、理货、包装、分发等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 , 佩戴一次性帽子、手套、颗粒物防护口罩、鞋套 。 有条件的 , 可穿一次性隔离衣;参与生鲜食品切割、制作等工作人员由于在切割、制作过程中可能发生喷溅 , 还应在一次性帽子、手套、颗粒物防护口罩、鞋套基础上 , 佩戴护目镜及防水围裙;配送人员在运送、配送时 , 应当佩戴手套、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 所有环节的工作人员均应特别注意手卫生 。
对于冷链配送车辆也应做好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 , 冷链配送过程中 , 驾驶舱最好全程开窗通风 。 如需开空调时 , 宜开启外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