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疫情下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减速,C919订单总数已超千架

:原题为_第一财经|疫情下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减速,C919订单总数已超千架。
疫情下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减速 , C919订单总数已超千架
疫情下 , 美国企业霍尼韦尔对中国大飞机的支援力度没有放缓 。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 ,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亚太区主制造商业务副总裁徐军博士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疫情没有影响霍尼韦尔与中国国产大飞机的合作 , 反而出现了提速 。
他给采访人员细数道 , 6月28日 , 三架崭新涂装的ARJ21分别交付给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 , 华夏航空则是下一个交付对象 。 10月30日 , 中国商飞首次在江西生产试飞中心交付ARJ21飞机 。 而另一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的试飞工作也在推进 。 目前 , C919飞机的总订单数已经超过1000架 , 累计客户达28家 。
即便是今年年初疫情最严重的时期 , 商飞与霍尼韦尔均在第一时间复工 。 通力合作的背后是霍尼韦尔对中国航空市场的看好 。 徐军看到了近年来国产飞机量产、产品更新等市场机会 。
在今年进博会的配套活动——IASC国际航空产业链领袖峰会上 ,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及商用飞机副总裁郭青也表示:“根据国际航协预测 , 中国的航空客载量将在2025年超过美国 , 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运输市场 。 而这一过程由于疫情的影响可能会被提前至2023年或者2024年 。 ”
中国的天空足够大
【第一财经|疫情下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减速,C919订单总数已超千架】徐军在2013年加入霍尼韦尔后一路见证了中国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历程 。 这也是他十多年前从美国搬回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如果没有C919项目 , 我可能还在美国的某个城市打工 。 我看到了中国政府对航空航天事业的投入、战略性的定位以及持之以恒的追求 , 所以毅然选择跟随这一项目回到上海 。 ”
近年来 ,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 以上海为例 , 大飞机项目已经成为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点 。 《上海市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 , 力争到2020年实现航空制造业总产值500亿元 , 为2035年实现航空制造业总产值3000亿元 , 并在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
从ARJ21到C919 , 徐军带领的霍尼韦尔团队一直与中国商飞紧锣密鼓地合作 。 徐军表示 , C919与ARJ21定位不同 , 前者有望成为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新型窄体式飞机;后者则能为中国最偏远的西部城市之间提供快速的支线航空连接 。
由于两个项目的起始时间不同 , 因此 , 在诸如飞行控制系统、辅助动力装置(APU)等技术方面也出现了更新换代 。 徐军认为 , 对商飞来说 , ARJ21项目的执行、设计、取证等经验 , 对后来的C919都有很大的帮助 。 “C919在推出时拥有了很多量身定制的新技术 , 许多性能相较同类机型如波音737和空客320都有提升 , 同时在污染物排放方面也大幅减少 , 这也使得C919在技术上和市场上都具有竞争力 。 ”
当被问及当前波音、空客“双雄”占据市场主导之际 , 缘何还需要中国的国产大飞机时 , 徐军强调:“中国必须要做这件事情 。 尽管这是条很漫长的路 , 但可以看到国家对航空产业的重视 。 航空航天产业是一个战略性的产业 , 它可以带动很多其他产业 。 而且我也相信 , 中国的天空足够大 。 ”
中国的民用飞机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 , 其间经历了由小到大、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历程 。 1971年 , 国产大飞机研发工作开始 , 直到2002年ARJ21项目立项 , 中国民用航空飞机才正式开启自主研发之路 。 2017年5月5日 , 中国国产干线飞机C919首飞成功 , 标志着中国的民航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徐军依旧记得3年多前首飞前的那个夜晚 。 他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 首飞前晚11点左右 , 他从北京抵达浦东机场 , 发现机场附近的C919总装车间内灯火通明 。 他看到他团队中的飞行系统工程师窝在机舱非常狭窄的空间内 , 与商飞的团队一直在做仪器、数据和设备的调试 。 他这一待 , 就待到凌晨4点 。 而这对于他和商飞团队而言 , 是家常便饭 。